标准化|美菜断臂求生:餐饮食材B2B"冷思考"时刻( 二 )


【 标准化|美菜断臂求生:餐饮食材B2B"冷思考"时刻】最新消息是,菜划算也将于今年转型平台模式。
互联网巨头的餐饮B2B探索纷纷受阻,即使是行业领头羊的美菜,所谓“市场第一”的铁王座,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稳固。
2019年时,美菜就宣布在全国服务了100万家商户;当年数据显示,全国餐饮商户数超过1100万;简单统计,美菜服务的商户规模,已经占到总数的近10%。
但这个比例很难说明现状,美菜和快驴有大量重合客户,最关键的,很多餐饮商户使用过线上平台后,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又会再次去线下采购重要的生鲜食材。
一位美菜的销售也告诉地歌网,小商家很看重服务时效,“我的一位商户,因为一次食材配送迟到了两个小时,就再也没有使用过我们平台。”
线上平台的配送延时率或许只有1%到2%,但大量商户也会因此流失。
在餐饮B2B赛道,头部企业利用资本和供应链优势,维持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但在竞争不断深入、地方强者林立、后继者“虎视眈眈”时,美菜、快驴们是否应该放弃“规模化”的幻想?
放弃“规模化”幻想?
上海闵行区的一家馄饨店内,店主是多多买菜的忠实顾客,后厨的两桶元宝食用油,就是店主在多多买菜上抢购的。
“用了一张‘满100减20’的优惠券,比批发市场卖的油还便宜”,店主说。
崛起中的社区团购,虽身处不同赛道,但因为部分商品的性价比优势突出,自然也成为了餐饮B2B的对手之一。
而在营收与规模上,社区团购与餐饮B2B企业的差距更是“一目了然”。
美菜用五年时间把营收做到了100亿以上,快驴完成这一目标只用了三年时间,而社区团购的头部玩家,仅用一年就覆盖全国上千座县市,GMV即将突破千亿大关。
直接对比似乎并不公平,但在经营业绩和时间跨度的差距背后,一道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似乎挡住了美菜、快驴向上攀爬的去路。
这道天花板的出现,和中国复杂的餐饮市场有着莫大关系。
不同于千味央厨、蜀海供应链这类主要服务连锁餐饮和便利品牌的企业,美菜、快驴专攻中小餐饮商家,街边的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等,是它们的主力客户。
曾有数据显示,人员规模在2到5人间的小微餐饮门店,占据国内总量的85%;其它各类大型连锁企业,仅占到餐饮门店总数的15%。
中小餐饮商家是中国餐饮的主力,这一市场也极具潜力。
吃饭是刚需,美菜和快驴又面对着规模庞大、高度分散的中小餐饮商户,若能通过向源头集中采购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将这一市场标准化,势必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为此,美菜和快驴也投入重兵。一直以来,快驴都可以直接调用美团外卖的商户数据;而美菜为保证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自建了冷链物流和运输车队,美菜创始人刘传军曾表示,美菜全国3.5万名员工中,有1.5万名都是司机。
餐饮B2B市场值得深挖,尤其中小餐饮商户进货的标准化、数字化程度都不完善,美菜和快驴也试图做成“中国版Sysco”。
Sysco成立于1969年,是美国最重要的餐饮供应链企业,在全球90个国家服务60万客户,拥有332个物流中心和1.4万辆物流车,占据美国餐饮供应市场16%的份额。
Sysco的成功,根基在于美国农业生产和餐饮业集中度高,例如玉米的主产区就分布在五大湖区,而美国TOP50餐饮企业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为27.7%,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4.9%。
中国地大物博,农业产区高度分化,不同地区的核心农作物皆有不同;而餐饮企业更是极度分散,在本地农贸、批发市场进货的商家数,远超使用线上平台采购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