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 二 )


如今 , 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一半以上 , 其中 ,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产值增速近30% 。
一本“网红”的合肥重点产业招商指南 , 或能窥见这座城的产业眼光 。 这本199页的册子详细列举前沿产业及前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微显示产业 。 合肥常年派招商小组驻点北上广等地区 , 实地跟踪前沿产业的发展 , 对招来的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顶格”服务 。
有眼光 , 又这么拼 , 合肥就这样聚集培养起了一个个产业地标 。
硬核科技怎么更硬?
有人说 , 一座城如果拥有一项改变世界的未来科技 , 这里就拥有未来 。
在合肥 , 有三项这样的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 。
其中 , 可控核聚变2021年底实现新进展——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地实现千秒级等离子体运行 。
2022年1月 , 采访人员来到合肥北郊的科学岛附近 , 这里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紧张建设 。 这是合肥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 。
这个有着14栋单体建筑的大科学装置基地 , 状如“凤凰展翅” , 寓意飞凤逐日 。 明年 , 约80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将进入园区 , 使用装置开展科研工作 。
“这个项目的建设 , 在创造新的合肥速度 。 ”作为研究方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竖起大拇指 。 合肥市自掏20亿元 , 先行建设配套园区 , 使项目开工较国家整体审批至少提前6个月 。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 。 合肥目前在建、已建、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0余个 , 体现了这座城的“硬核” 。
然而 , 硬核科技不是一日练就的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合肥因为有中国科大 , 成功引入首个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 。 本世纪初 , 合肥相继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 , 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
从2017年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 , 加快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
手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利器” , 合肥不断攀上科技高峰 。 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突破 , 合肥独占四席 。
使命不止于此 。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 , 合肥正与上海同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共建创新载体、联合科技攻关 。
开年以来 , 名为“巢湖明月”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实施升级工程 , 争创国家级超算中心 。 作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的发起单位 , 合肥先算中心业主单位负责人游浩方说 , 产业联盟既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赋能 , 更面向未来打造中国算力 。
【量子|“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 正在合肥孕育 。 采访人员杨玉华、马姝瑞、吴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