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詹士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QbitAI
意念打字新纪录诞生!
受试者通过植入设备 , 平均输入速度能达每分钟62个单词 , 是团队之前纪录的3倍 。
同时准确率也有明显提升 , 面向50个单词词汇表 , 识别准确率比先前纪录提升2.7倍 。
据研究者称 , 这已开始接近正常人沟通速度(每分钟160个单词) 。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不信?那就看看现场实况 。
受试者“按词输入” , 点点头就出了个句子 , 还是蛮丝滑的: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相比下 , 此前研究按“字母”逐个输入 , 显得更费劲不少: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2021年登Nature封面的成果展示
创造该纪录的团队来自斯坦福 , 前两天 , 他们刚将相关论文预印本放上bioRXiv , 引来不小关注 。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未参与项目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员PhilipSabes , 将之称为“重大突破” 。 他认为 , 相关技术很快将走出实验室 , 进入落地阶段 。
不少网友也对该成果也相当兴奋 , Reddit点赞上万 , 有人恨不能立马给家人整一套 。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论文发表同一天 , 共同主要作者之一的KrishnaShenoy因胰腺癌去世 , 不少学者与研究机构为此悼念 。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所以这回 , 科学家们如何创造出意念打字新纪录?与之前方式有什么不同?
继续往下看 。
识别开口说话的神经活动情况意念打字过去一直是脑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 也备受社会大众关注 , 更早之前的实现方法是——让受试者在脑中手写字母 , 或是在脑中读出特定读音 , 再靠系统识别 。
此次 , 科学家们用了不同的信息识别办法——直接让受试者“说”出来 , 哪怕只在大脑里 。
具体来说 , 他们依靠一套语音脑机接口(BCI)系统 , 识别人类说话中相关的口腔、面部神经活动情况 , 通过解码其动作控制信号 , 再去输出受试者想表达的文本 。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基于上述思路 , 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
此番受试者是一位女性 , 时年67岁 , 她在57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 该病症让她在很长时间被吐字发音不清折磨 , 说话仅能发出几个元音 , 辅音几乎很难分辨 。
为保护隐私 , 该受试者被团队称为T12 , 2021年的研究中 , 他们也用了同样方法 , 将另一位男性受试者称为T5 。
2022年3月 , 经当事人同意 , 科学家为其在脑中植入四个微电极阵列 , 以检测语言相关神经活动情况 。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来自斯坦福
文章图片
在植入后的实验中 , 科学家先让受试者尝试做不同动作 , 观察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状况 。
比如 , 让受试者睁眼、闭眼、眨眼以观察控制眼皮相关神经元活动;再比如让嘴唇张开、闭合、微笑 , 以检测相关脑区活动 。 当然 , 实验观察部位还包括:额头、下巴、喉部、舌头等 。
科研团队发现 , 不同动作之间神经活动高度分离 , 在特定检测频率下 , 他们针对34个口部面部动作进行解码 , 准确率为92.7% , 若面向39个音素 , 解码准确率为60% 。 这侧面说明原计划具备可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