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上市在即,医疗AI第一股的护城河为何难以跨越?

鹰瞳科技秉持初心 , 让健康无处不在 。
鹰瞳科技上市在即,医疗AI第一股的护城河为何难以跨越?
文章图片
作者|小葳
出品|子弹财经
2021年 , 医疗AI行业迎来了一波集中IPO 。
10月26日 , 医疗AI头部企业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瞳科技)正式启动招股 , 招股期为10月26-29日 , 并预计将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 “医疗AI第一股”已经是板上钉钉 。
2015年成立的鹰瞳科技专注在视网膜AI赛道 , 其解决方案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 2020年 , 鹰瞳科技的产品检测量超过266万例 。 截至目前 , 鹰瞳科技的产品已覆盖超过400多家等级医院、140家体检中心、950家视光网点、28个省份区域内保险机构 , 以及药房等多元化场景 。
招股书显示 , 成立至今鹰瞳科技总计完成7轮融资 , 近两年营收增长迅猛 。 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达到3041.5万元、4767.2万元 , 2021年上半年 , 收入4947.7万元 , 已超过2020年全年营收 。
后疫情时代加速了医疗AI行业的步伐 。 业内人士认为 , 率先到达上市节点的头部企业 ,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壁垒 , 并在不断拉大与第二梯队的距离 。
1、视网膜AI赛道的领头羊
在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赋能下 , 医疗行业正处在巨大变革中 。 2021年 , 智慧医疗赛道发生172起投融资事件 , 是备受资本青睐的热门投资领域 。 市场上活跃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布局在医学影像、病历/文献分析、健康管理、医院管理、虚拟助手等领域 。
“医疗AI—医学影像—视网膜AI”是鹰瞳科技选择的细分赛道 , 这一领域目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 因为视网膜AI技术直面巨大的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矛盾 , 市场空间广阔 。
国内前100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中 , 从事医疗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开发的占半数左右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923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为76.7% 。 其中 , 人工智能视网膜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340亿元 , 占整个医学影像市场的1/3以上 。
视网膜AI的原理是通过分析视网膜照片诊断相关疾病 。 理论上通过视网膜可以识别的常见疾病或病变达200多种 , 包括最常见的糖尿病和高血压 。
鹰瞳科技上市在即,医疗AI第一股的护城河为何难以跨越?
文章图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 在我国1.298亿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中 , 糖网患病率为24.7%~37.5% 。 按此估算 , 我国糖网患者在3200万~4800万 。
然而 , 早期糖网病变通常为无症状 , 绝大多数病患对眼底筛查不够重视或缺乏条件 , 导致病情延误 。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 , 我国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县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 。 2020年 , 中国有约90%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或3360万人)未确诊 , 筛查率低于10% 。
在商业史上 , 一项技术再好如果难以普惠于民 , 其生命力也会大打折扣 。 正如数十年前 , 国际巨头的大型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 只能提供给政府、银行、大公司使用 。 直到价格实惠的微型计算机出现后 , 计算机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
医疗AI也是同理 。 本着用AI技术让医疗服务更普惠的初心 , 鹰瞳科技希望让国人用上“自拍一样便捷的健康监测工具” , 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及时、准确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 目前 , 鹰瞳科技的人工智能视网膜辅助诊断系统 , 可以实现让不具备临床经验的普通社区工作人员也能操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