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前所未有的“大脑切除术实验”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前所未有的“大脑切除术实验”】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 , 电子产品之弊在于:无益的娱乐功能战胜有益的教育功能
前所未有的“大脑切除术实验”
费佳伦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前所未有的“大脑切除术实验”
文章图片
《制造白痴:电子产品如何威胁下一代》米歇尔·德米尔热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电子产品的使用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 在《制造白痴:电子产品如何威胁下一代》一书中 , 作者米歇尔·德米尔热站在神经科学家的角度 , 详细剖析了这个问题 , 当然 , 也带着鲜明的个人立场 。
人类大脑有其自身古老而难以改变的发育规律
德米尔热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研究主任 , 同时也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领导过一个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小组 。 本书中的论述综合了美国、法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多国的大量相关研究 , 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相关领域 。 在长达60多页的参考文献基础上 , 作者着重揭示的是大脑的真实生理状况 。 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新新人类”“数字原住民”等称号 , 似乎暗示了现在的孩子是某种生理上的突变体 。 但事实上 , 人类大脑有其自身古老而难以改变的发育规律 , 并不存在某种“更发达的大脑” 。 生物学层面的进化至少需要好几万年时间 。
例如 , 在个体发育中 , 幼儿和青少年时期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 正如作者的形象说明:“概括来说 , 成年人主要通过重新安排可用的神经回路来学习 , 而儿童则是通过建立新的神经回路 。 类比可以简单说明这种根本性的差异 。 假设我们要从波士顿前往达拉斯 。 为了达成目的 , 儿童会使用铲土拖拉机 , 在其神经元的土地中铲出一条最佳路线 。 而成年人不再拥有铲土拖拉机 , 只剩下一把小铲子 , 他们最多只能用小铲子开辟出一条通往附近火车站的小路……需要走已经建成的道路 。 ”所以 , 结论非常明显: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带来的是生理层面的差别 。
语言能力用来量化地讨论电子产品对智力造成的影响
在本书中 , 语言能力作为认知能力的一个代表 , 被用来量化地讨论电子产品对智力造成的影响 。 可以看到 , 电子产品延迟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育 , 也影响了幼儿的词汇量;而根据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滕伯格的解释 , “词汇量(很好地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一般状况)可能是衡量一个人整体智力水平的最佳单一指标” 。 当孩子在大脑可塑性时期没有足够好地锻炼、发展大脑的功能 , 而只是把时间浪费在缺乏营养的事情 , 比如看视频、玩电子游戏、泡社交网络上 , 其成年时的智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 用作者的话说 ,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脑切除术实验” , 而结论也是明确的:小心电子产品 , 这是慢性毒药!
在教学中引入数字技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另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事实 , 来自作者对数字化学校相关研究的总结 。 在教学中引入数字技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 因为通过人类获得教育的效果总是好于没有任何人际因素的电子产品教学 。 其结果 , 最好的是与人类条件相当 , 最坏的则是消极影响 。 相关研究数据已经清楚显示 , “无论年龄大小 , 人脑对视频表现的敏感度远低于对实际人类在场的敏感度” 。 并且 , 关于这个问题的数据如此具有说服力 , 以至于研究者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字——“视频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