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科技赋能南水北调:600亿立方米南水安全北上


南水北调|科技赋能南水北调:600亿立方米南水安全北上
文章插图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采访人员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获悉 , 截至2月5日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 , 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 。 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 , 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 。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 , 是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 如今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实施科技创新举措 , 加强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 守护着南水北调的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
工程安全:科技成果筑起输水长城
大年初三一大早 , 43岁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管理处巡查员王素娟清点好装备 , 开始一天的忙碌 , 过去巡查全靠人工监管 , 如今 , 通过手机上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APP系统 , 发现问题后拍照上传 , 做到了巡检有计划、过程有监督、事后有分析、处理可追踪 , 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 。
【南水北调|科技赋能南水北调:600亿立方米南水安全北上】王素娟介绍道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APP系统具备多项管理功能 , 涵盖了工程安全运行8大类30个专业 , 实现了人员管理一个不少 , 问题管理一个不落 , 过程监理一个不缺 , 标准执行一个不漏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
日夜守护事关亿万百姓饮水安全的生命线 , 王素娟仅是一个缩影 。 把确保工程安全的重大责任 , 落实到输水沿线每一个角落 , 积极应用科技成果 , 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 , 不断加强工程设施的监测、检查、巡查、维修、养护 , 南水北调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输水长城 。
安阳穿漳段渠道沿线约每1000米设一个安防摄像头 , 共102个 , 这是我们的眼睛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安阳(穿漳)管理处负责人说 , 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工程运行 , 自动捕捉异常和报警 , 联动语音进行警告 , 可以做到问题早发现、隐患早解决 。 如今 , 利用物联网、数字视频、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构建起的南水北调中线安防系统对保障工程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此外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安全监测系统 , 涵盖位移、内部变形、渗压、应力应变及温度等监测项目 , 实现了对工程状态的望闻问切 。 北斗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应用试点、渠道边坡变形监测研究等一系列新技术探索 , 打造了一个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空天地全方位的安全监测系统网络 。
截至2023年2月5日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实现2977天的不间断供水 。 如何在保证工程平稳运行的前提下 , 实现对工程的不停水检修 , 成为运行管理者思考的焦点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 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抢险和快速修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先后开展了复杂条件下长距离地下有压箱涵不断水渗水修复技术研究、水下衬砌结构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不停水修复的目标 , 更提高了施工效率 。
南水北调|科技赋能南水北调:600亿立方米南水安全北上
文章插图

水下机器人准备下水作业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无论是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应用 , 还是未卜先知雨情冰情的中线天气APP系统 , 亦或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世界最大泵站群 , 借助科技成果的综合应用 , 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如虎添翼 。 时至今日 , 源源不断的南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 , 实现了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