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文章图片
IBM公司的量子计算系统 。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文章图片
谷歌的量子计算硬件 。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文章图片
光镊技术演示图 。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文章图片
霍尼韦尔量子计算机的离子阱 。
【科技创新世界潮】
◎本报采访人员刘霞
英国《自然》网站在6日的报道中指出 , 建造实用量子计算机的竞赛正迈入新阶段 。 此前领先的一些技术 , 如超导量子比特等目前正面临扩大规模方面的限制 , 而其他“小众”技术正迅速迎头赶上 。 目前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已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 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等竞相“争奇斗艳” , 不过最终“花落谁家”仍是未知数 。
叠加是秘密武器
量子比特相比传统计算机比特更强大 , 是由于两个独特的量子现象:叠加和纠缠 。 叠加使量子比特能够同时为0和1 , 而传统比特只能为0或1 。 因为量子叠加态中同时存在多种状态 , 所以可同时处理多种计算 。
不过 , 为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量子态 , 量子比特必须与周围环境隔离开 。 但又不能过于孤立 , 因为它们必须相互作用才能执行计算 。
荷兰量子技术研究机构QuTech的研究总监伊文·万德斯芬表示 , 这就使建造一台实用量子计算机极具挑战性 , 尽管如此 , 该领域最近10年取得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 。
超导“一马当先”
在多种量子技术发展路线中 , 超导量子比特“一马当先” 。 2019年 , 谷歌宣布开发出54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 , 其对一个电路采样一百万次只需200秒 , 而当时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顶点”需要一万年 , 率先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
在这一领域 , IBM公司去年11月宣布推出包含433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鱼鹰” , 预计未来几个月 , 该公司将推出首款拥有100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秃鹰” 。
不过 , 科学家也指出 , 一旦芯片上超导量子比特的数量远远超过1000个 , 扩大规模就变得非常困难 , 因为每个量子比特都需要与外部电路相连以便进行控制 。 因此 , IBM计划采用模块化方法 , 从2024年起将不再执着于增加芯片上量子比特的数量 , 而是将多个芯片连接到一台机器上 。
离子阱“不甘示弱”
离子阱技术路线由于量子比特相干时间长、量子比特之间的连接性好、逻辑门操作保真度高等特点备受业界关注 , 现已成为通用量子计算机发展中的领先路线之一 。
但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更难扩展 , 部分原因在于需要单独的激光设备来控制每个离子 。 美国初创公司IonQ开发出的方法能将多行离子封装到一个芯片内 , 量子比特的数量可能多达1024个 。
IonQ也计划采用模块化方法连接多个芯片 , 实验表明其离子阱量子比特的置信度高达99.99% 。
中性原子“驶入快车道”
另一种技术可能会突破1000个量子比特 。 该技术使用聚焦的激光束(光镊)捕获中性原子 , 并用原子的电子态或原子核的自旋编码量子比特 。 这种方法已发展了十多年 , 现在正“驶入快车道” 。
研究人员已利用光镊建立了由200多个中性原子组成的阵列 , 他们正迅速将新技术和现有技术结合 , 以用于实用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过程 。
这项技术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 可让多种类型的光镊与其携带的原子相结合 。 这就使该技术比超导等其他平台更灵活 。 在超导回路内 , 每个量子比特只能与芯片上的“近邻”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