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他探索养鱼的新技术,并在19岁时创造了高产记录
被称为饲料大王的何,50多岁就走在探索新能源的第一线
他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不学无术,不与前辈擦肩而过吗?
他说
“你要仰望星空,知道方向在哪里,梦想在哪里,理想在哪里 。知道方向,脚踏实地向前” 。

是通威集团的董事长
刘汉元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成长
刘汉元出生在四川眉山,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劳的普通农民 。刘汉元排名第三 。他从小聪明好学 。他四年读完小学,两年读完初中 。两次升学班让年仅13岁的刘汉元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刘的父母知道他们的儿子很适合上学,但他们必须面对现实:上高中需要考大学,这要花很多钱 。如果初中毕业上中专,可以尽快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
当时,这个贫穷的八口之家从未留下过照片 。全家人的生计都寄托在他父亲的一双扁担上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13岁的刘汉元没有申请高中,而是考入了一所渔业中专 。
毕业后,刘汉元被分配到家乡水电局工作,当时他只有17岁 。月薪30元以上,户口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单位会分房子 。在村里的村民眼里,刘汉元是一个通过学习跳出农场大门的幸运孩子,似乎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
筹钱创业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深入人心,经济复苏使人们的购买力迅速提升 。刘汉元清楚地记得,在四川,那年春节,成都市场猪肉9分钱一斤,但鲤鱼却卖到12 ~ 13块一斤,可见人们对于鱼的消费有多紧张 。
工作两年后的一天,老同学宋刚杰骑着自行车去了刘汉元的家乡永寿镇 。两个孩子坐在河边,往河里扔鹅卵石 。这时,刘汉元突然想到,自来水含氧量高,对鱼类的快速生长和高产非常重要 。他突发奇想,想在流水中的金属笼子里养鱼 。20世纪80年代初,在广阔的养鱼环境中,他新颖的养鱼理念大相径庭 。刘汉元已经发现了水产品市场,并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一定要有钱 。钱从哪里来?修理一个金属笼子大概要花500元钱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刘汉元找到了自己单位眉山县水电局的领导,提交了一份流水养鱼的科研方案 。领导表示支持这个大胆的实验 。然而,没有人敢在当地财政局签署这份500元的科研经费申请 。500元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 。当年流水养了什么鱼?高风险,高投入,钱一旦扔下,就彻底浪费了 。刘汉元的努力仍然失败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汉元必须尽快筹集所有的资金,并利用冬天关闭闸门和停止供水,以便花时间建造笼子 。当没有钱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焦虑 。正当无路可走的时候,老父亲把目光投向了儿子
出了个主意:把家里还没有长肥的猪卖了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养鱼大丰收
1983年11月,刘汉元买来一些废弃的钢管,白天他在水电局上班,晚上回家焊接网箱,半个多月后,一只顶部面积近64平方米的金属网箱被固定在了蟆颐堰中 。1984年3月,春暖花开,鱼儿生长的季节到了,刘汉元跑遍四川,东拼西凑买到第一批185公斤鲤鱼苗投放到了网箱中,试验正式开始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突发奇想用金属网养鱼,动员身边所有人支持他,十几岁的刘汉元就爱折腾爱冒险,而正是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他 。进入1984年,逐渐鲜亮的大变革色彩在神州大地涌动 。此时,身在四川的刘汉元,坚信自己的创业之路一定会有收获 。
鱼苗投放网箱后,刘汉元发现市场上买不到鱼饲料 。刘汉元在学校里学的就是淡水养殖,鱼儿吃什么他最清楚 。配方有蚕蛹、麸皮等 。但是真到自己做就太艰难了,当时刘汉元全家每天做的事,就是制作和投喂饵料 。
在刘汉元和全家人的努力下,养鱼开始变得顺风顺水 。当地县科委、水电局两家单位最终决定将流水养鱼列入科研项目,年底还要请专家来验收,刘汉元一听大喜过望!
这只网箱,创造了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见证了一家农户科学致富的荣耀 。当年收获的鱼,按当时市场价计算,净利润1930元 。这种全新的养殖方式开始迅速传开 。1985年初,眉山县就有80多户农民主动要求建箱养鱼 。1986年,刘汉元的养鱼技术被列入“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 。当时,不少农户养鱼的饲料由刘汉元家的小作坊提供 。人们相信用刘家配比的饲料,鱼长得快,收益好,这为刘汉元转型饲料生产奠定了基础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饲料生产
刘汉元的创业生逢其时,第一年网箱养鱼大获成功 。当时,大量农户学习刘汉元的养鱼技术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饲料出现明显短缺,刘汉元在满足自己养殖需要的同时,也为其他养殖户提供一些自制的饲料 。
1986年,刘家生产的饲料供不应求 。当年3月10日,刘汉元在自家门口,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这个时候他年仅22岁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兵贵神速,这家工厂当月开始修建,次月就投入生产 。1986年一投产,刘家的鱼饲料成为抢手货,一向冷清的永寿小镇变得一片繁荣 。前来拖饲料的有货车、拖拉机、自行车、板车,甚至人们肩挑背扛,排队排到了厂门外很远的地方,还有人排了7天7夜的队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1997年,刘汉元旗下企业的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6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 。市场占有率达到25%,2004年,刘汉元的企业在上交所上市 。
鱼儿成就了刘汉元 。在他的家中和企业最显眼的位置,能看到各种各样鱼儿的造型,鱼跃龙门也好、永争上游也好,它们寄托了刘汉元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
投身新产业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从农家走出来的中专生,借改革开放的机遇,成为百亿身家的企业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功成名就 。而此时的刘汉元并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着手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将目光投向了科技含量极高的新能源光伏产业 。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晶体硅产业链和电池产业链 。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的原料 。2007年前后,刘汉元投资的正是多晶硅 。在那个时候,他想把电池片产业也做起来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他这个光伏产业一体化布局只能搁置 。
2010年,刘汉元将光伏从他的上市公司剥离 。在人们以为他会砍掉光伏版块的时候,2013年,刘汉元做了一个旁人看来疯狂的决定,扩大产业链投资光伏电池片生产线,收购太阳能电池厂——(合肥)赛维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

文章插图
赛维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太阳能项目,因债务缠身被迫出售 。赛维虽然面临被卖掉的窘境,但他们表现出了制造业的骨气,即便卖厂,也要最后为厂子寻找一个实力强大的光伏企业,带领工厂走出行业寒冬,完成前人的梦想 。
竞价当天,刘汉元全程参与 。这是他创立公司以来花费最多的一天,8.7亿元人民币,也是2013年光伏行业最大的一次并购重组 。当时,整个行业震惊了,危机时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光伏小企业,居然横刀立马冲在了战场的最前面 。
【投资小厂 成都创业】狂沙吹尽得见真金 。不知不觉间,光伏行业开始回暖 。刘汉元说这种回暖是无数光伏人用努力和开拓的勇气换来的,不是凭空降临的 。刘汉元领着自家小厂在危机中生存、壮大 。如今,他经营的集团,已经成长为农业、光伏新能源两个行业的领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