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话《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你能想到的我们都想到了

“他们只想要10万,观众却给了1.2个亿 。”
短短11天,原定目标10万元的《流浪地球2》官方周边众筹项目达成率超过1200倍 。发起众筹的商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饱和式众筹”吓懵了,不得不提前宣布售罄停档 。
电影|对话《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你能想到的我们都想到了
文章图片

电影还没下映,周边先卖爆了,这在中国,似乎从来都是《星球大战》、《哈利·波特》一类成熟大IP才有的待遇 。
但刚刚更新系列第二部的《流浪地球》打破了魔咒 。
“小破球”支棱起来,不少人归功于刘慈欣——受够糟糕改编的大刘粉丝终于找到机会宣泄对刘慈欣的热爱了 。
然而,刘慈欣本人却说:“《流浪地球》第二部它和我的小说原著没有什么关系了 。”
在走出影院,与《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团队聊了聊世界设定后我发现,大刘说得没错:
脱胎于刘慈欣原著的《流浪地球2》,已经比大刘走得更远 。
电影|对话《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你能想到的我们都想到了
文章图片

电影|对话《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你能想到的我们都想到了
文章图片

什么是刘慈欣味儿?
和他奉为精神导师的《2001太空漫游》作者亚瑟·克拉克一样,最少不了的永远是面向星辰大海的雄心 。
在刘慈欣的科幻世界里,没有什么比走出去、向外探索更重要 。
短篇小说《山》中,外星人途经地球,建起一座水山,它们只和爬上山顶的智慧生命交谈,因为只有这样有探索精神的生命才值得交流 。
《朝闻道》里,科学家为了知道宇宙间的终极真理,愿意答应神明最苛刻的条件:朝闻道,夕即死 。
《三体》中,物理学家甚至会因为发现物理学失效而自杀
如果说,科幻是未来的一面镜子,那么大刘看到的,绝对是一幕外向化的“太空歌剧” 。
所以刘慈欣的作品里常有“太空电梯”、“二向箔”之类恢宏至极的想象,却很少探讨脱离肉体、意识上传的数字生命技术 。
即使是《三体》中,人类需要向三体人派遣人类间谍,大刘选择的方式也是寄送一颗大脑,而非一张存储了完整人类意识的硬盘 。
在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如火如荼的当下,这看起来有点古典,甚至是有些“陈旧” 。
《阿丽塔》中,人与机械的边界越发模糊
但刘慈欣不写“数字生命”,非不能也,实不愿也 。
为何如此?在他后期的一部短篇里说得很明白:
对于大刘来说,外向的宇航发展路径与内向的数字发展路径是不能并存的 。
这篇名叫《不能共存的节日》的小说,故事是这样讲的:
1961年,俄罗斯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绕行地球,欢庆的现场,突然出现了一名外星人,他对总设计师说道:“今天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 。”
因为这一天,人类文明在宇宙的尺度上诞生了 。
若干年后,未来的某一天,当人类通过脑机接口第一实现人与电脑的直接连接,这名外星人又出现了,他对在场的科学家悲哀地说道:
“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荧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 。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