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从风里来,到火里去

科大讯飞:从风里来,到火里去
文章图片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颜宇
在不同公开场合 , 科大讯飞(SZ:002230)创始人刘庆峰盛赞过本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
言语之间 , 他十分羡慕任正非能把知识分子训练成“粗糙”的工程师部队 。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 , 科大讯飞和华为开展了战略合作 , 还认为自己与之“相似” 。 这句话对也不对 , 某种意义上两家公司都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 , 是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受益者 , 核心业务均被国外巨头卡过脖子 。
不对的地方在于 , 两家公司创始人一个是秀才、另一个是兵 。 刘庆峰是知识阶级的精英 , 从走进象牙塔到开始创业均与中科大牵连颇深;任正非是部队的“学毛选标兵” , 挂在华为墙上的标语有“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 , 胜利是军人的最大奉献” , 内部常出现“攻山头”“前线后方”“到农村去”等革命词汇 。
华为身上的狼性与纪律性 , 是刘庆峰想学却又“东施效颦”的地方 。 在科大讯飞的合肥总部 , 墙上的“革命”标语进行过改造 , 显得既鸡汤又理想 。 比如 , “活着 , 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 ”“舒舒服服实现不了发展 , 按部就班完成不了跨越 。 ”这些在一定程度映射出 , 知识阶级在商业世界里的感性和软弱 。
但实际上 , 刘庆峰也有杀伐果断的一面 。 不管是知乎、贴吧还是脉脉 , 很多被科大讯飞“优化”的员工吐槽过:
这么大的一个上市公司 , 工资低于一线水准;
加班情况严重 , 面试前说好的朝九晚五 , 上班后成了996;
管理“混乱” , 技术标杆能被提拔成业务负责人 。
基层只谈钱不讲贡献其实很正常 , 《武林外传》中白展堂大声讲过:只要给够加班费 , 当牛做马无所谓 。
所以 , 真想改变世界还得靠“人工智能” 。 2015年初 , 科大讯飞在年会上秀了下肌肉 , 发布第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柔和小智 , 实现了人机语音交互 。 刘庆峰企图用语音、智能、梦想等字眼来鼓舞人心 。 之后 , 有员工表演了小品《讯飞合伙人》 , 深度还原了“他们”曾经的故事 , 刘庆峰几度落泪 。
科大讯飞:从风里来,到火里去
文章图片
内心深处的软弱在公开场合释放 , 刘庆峰身上表现出的这种复杂性 , 也反映在了公司身上 。 支持科大讯飞的投资者 , 把它当作科技时代的中国信仰;反方代表则大肆宣称其是骗子 , 因为它政府补贴拿个不停 , 几个亿净利润难以支撑千亿市值;西方人把它称作“中国最聪明”的公司 。
科大讯飞这家公司的根本基因到底是技术、还是商业亦或是“柔软”?这是一切分歧和争议的起点 。
懵懂:超越“联想”的梦想
科大讯飞身上有着很鲜明的技术性 , 它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
1992年 , 中科大的大二学生刘庆峰正谋划转专业到数学系 , 因为电子工程系不能让他学会“修电视机” 。 此时 , 这位19岁的少年无愧天才之名 , 在高手如云的中科大所有数理学科几乎都是第一 。 这让王仁华教授决定打破惯例 , 让刘庆峰加入国家级的语音实验室 。
王仁华做出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从美国回来 , 十分开明;第二刘庆峰聪明且努力 。 第二年 , 经刘庆峰之手改造 , 一个日本的语音分析工具效率提高了10倍 。 尝到了“天才”创造的甜头之后 , 1995年王仁华大胆地让研究生刘庆峰承担实验室的国家“863项目”——语音合成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