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巴奴与火锅业的“二次升级”

“匠人”巴奴与火锅业的“二次升级”
文章图片
深响原创·作者|申商
2020年是商业市场风声鹤唳的一年:老字号折戟沉沙 , 头部玩家艰难行走 。 疫情下的各行各业 , 既脆弱 , 又强韧 。 阵痛与新生 , 转型和自救都是常态 。
然而逆境不代表没有生的希望 , 吴晓波在年终秀中提到 , “在巨石崩裂的时候 , 有人看见了恐惧 , 而勇敢者们看见了光 。 ”
就在这一年 , 元气森林成为饮料行业最大黑马 , 泡泡玛特冲上千亿港元市值 。 冉冉升起的新品牌看似归属不同赛道 , 但其商业模式都遵循了相似的逻辑:
新品牌要么解决了现有品类长期存在的痛点 , 吃到了消费升级的时代红利 , 如内衣品牌蕉内聚焦舒适度与功能性 , 成为近十年来估值最高的内衣公司 。
要么抓住了消费市场的细分需求 , 用一个新产品来定义一个赛道 。
消费市场看似处处都是“红海” , 但总能有新玩家从红海中突出重围 , 这其中的秘诀是:只要有合适的切入点 , 依然能在竞争中拿下可观的份额 。 在这方面 , 吴晓波特意举了巴奴毛肚火锅作为例子:
“2020年 , 火锅行业做了一个品牌榜 , 第一名是海底捞 , 第二名是呷哺呷哺 , 第三名是毛肚火锅——巴奴 。 巴奴只干了一件事 , 把火锅中用的最多的产品毛肚 , 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做到极致 , 在红海中撕开了市场缺口 。 ”
“匠人”巴奴与火锅业的“二次升级”
文章图片
这是一个靠“产品主义”逆势突破的故事 , 也是一个“服务不过度 , 样样都讲究”理念成为火锅行业新流行的故事 。
穿越时间的“产品主义”
在互联网新媒体渠道不断兴起的背景下 , 近年来消费市场有个明显的转变:很多品牌越来越爱用营销噱头来吸引顾客 , 而不是和过去那样强调“产品主义” 。
“玩流量”当然是技术 , 但顾客并不傻 , 只有营销没有实力的品牌大多只能做“一次性”生意 。 随着消费者被充分赋权 , 市场终归会回归理性 , 只有精心打磨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换句话讲 , “产品主义”才是品牌穿越时间的秘诀 , 这一点无论在世界何处都是如此 。
以风靡全球的便利店7-Eleven为例 , 这一日本零售品牌对自有食品产品的口味要求近乎苛刻 。 一款新产品的问世 , 不仅需要得到产品研发负责人的同意 , 还要让包括创始人在内的所有高层董事试吃 , 所有人都满意 , 才能上市 。
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 ,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回忆称 , 当年在试吃品牌自产的红豆糯米饭团时 , 没有尝到饭团该有的香糯口感 , 询问原因后才知道 , 本应该用蒸笼蒸制的红豆与糯米是用普通的煮饭锅煮熟的 。 为此 , 他引进了大量专用设备 , 责令研发团队改变制作方法 , 最后才造就了7-Eleven的人气产品 。
“既然要让顾客掏钱消费 , 那么生产商就必须在食品的口味上追求极致 。 如果只是敷衍了事 , 极有可能丧失‘回头客’” , 7-Eleven的产品坚持为其换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和长久的回报 。
有意思的是 , “产品主义”的魔力 , 也在中国的火锅行业发生了“共振” 。 在坚持“产品主义”上 , 巴奴的苛刻毫不逊于7-Eleven 。
和以服务出圈的海底捞、以“标准化”闻名的呷哺呷哺不同 , 巴奴的突围靠的是品类创新和“产品主义” , 具体体现为对真材实料的执着、以及食材和口味创新等方面:
2020年 , 巴奴投资1.5亿兴建的新央厨投入使用 , 被称作餐饮业第三代供应链 , 其“兴师动众”的目的很简单 , 就是为了实现“能冷鲜不冷冻 , 能天然不添加 , 能当天不隔夜”的高端优质菜品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