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以种姓划分阶级介绍 印度阶级划分情况表分析

上世纪40年代,印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宣布废除国内的种姓制度,但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 , 依旧未见有太大的成效 。毕竟,印度以种姓制度来划分阶级的成因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政治,而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 。

印度以种姓划分阶级介绍 印度阶级划分情况表分析

文章插图
印度以种姓划分阶级 , 那中国人去印度属于哪个级别?
上世纪40年代,印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宣布废除国内的种姓制度,但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依旧未见有太大的成效 。
毕竟,印度以种姓制度来划分阶级的成因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政治,而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 。
种姓制度的划分来源于形成于2世纪左右的印度教,印度教的本身就是以婆罗门教为主,其他各种宗教为辅的融合性宗教 。
当时印度的封建王朝的上层贵族为了方便统治和驱使百姓,便选择以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来划分阶层 。
横向对比中国秦始皇选择法家思想 , 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作为立国根本,而非宗教 , 华夏人无疑要幸福不少 。
时至今日 , 经历各种变动的印度已经是宗教的大熔炉,各种宗教五花八门,但印度国内信仰印度教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全世界范围内信仰印度教的信徒也超过10亿 。
这也导致了种姓制度几乎不可撼动 。
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记载,印度教将人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贵的婆罗门是原人的嘴、第二等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第三等吠舍是原人的大腿、最低等的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
这四等人之外还有一种“不可接触”的“类人生物”,叫做“达利特” 。
印度教最权威的教法典籍《摩奴法典》中也严格规定了每一阶层的划分人群,婆罗门的组成主要是僧侣贵族 , 拥有无上的权力,万物都为其所用 。
刹帝利只有王宫贵胄才能担任,就连国王也只能是该等级,该阶级也被称为“王种” , 职责是守护婆罗门 。
吠舍则要负责供养前两个等级,所以主要负责商业和经济,但不享有政治权力;而最后一等首陀罗则相当于奴仆,只能当佣人或工匠 。
至于达利特则只能从事“最肮脏”、“低贱”的工作,靠“清理”垃圾过活,不仅不能碰其他种姓的人,就连踩到上种姓人的影子都有可能会被活活打死 。
这四个主要的种姓阶层之所以会诞生 , 一般认为是公元2世纪前,大量雅利安人入侵了古印度 。
他们在控制了印度的政权后,为了防止自己的种族不被当地土著同化,便结合了婆罗门原有的种姓阶级划分 , 将自己捧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
所以,印度教纯粹是以肤色来划分等级的,上三个等级都是雅利安人 , 肤色由白皙渐变为淡黄 。
第四等首陀罗则是当地的土著,肤色暗黄或偏棕色;而原本的奴隶则直接变成了“贱民达利特” 。
如此一来,婆罗门永远都是固定的,就算有下等人颠覆了政权,当上了国王 , 他的权力也不会超过婆罗门,而永远是刹帝利 。
而首陀罗阶层一直不团结,还细细划分了不少阶层,互相看不起,这也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 。
再加上各个阶层之间禁止通婚,一旦发现有私生子,就会被视为“杂种”诛杀 , 这也使得首陀罗阶层想要反抗都难上加难 。
尤其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殖民,为了方便统治,更是将种姓制度推向了巅峰;当然印度人也是对英国殖民者张开怀抱、感恩戴德,压根就没把英国人当侵略者 。
至于外国人只要去了印度都会被认作为第二等“刹帝利”的说法也是不真实的 , 只有白种人或肤色白皙的人,才会成为所谓的高种姓 。
而一般亚洲人肤色偏黄,比如中国人一般会被认为是吠舍或刹帝利;至于非洲人则十分无奈了,一名尼日利亚的政客就曾公开说过:“印度普遍将非洲人视为被社会抛弃的流氓地痞” 。
【印度以种姓划分阶级介绍 印度阶级划分情况表分析】如今的印度想要彻底铲除种姓制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毕竟,一个人的奴性都难以消除,更别说已经延续了近2000年、存在于十几亿人口中的奴性思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