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死亡率高达97.1%,谁来拯救独立游戏?

网易|死亡率高达97.1%,谁来拯救独立游戏?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 于玮琳
编辑 | 信陵
题图 | 独立游戏“戴森球计划”官方截图
“灭绝是常态,生还是例外”,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这句名言,用在独立游戏创业者身上,再合适不过。
按照业内以“是否收回投入成本”的标准来判定独立游戏存活与否,2021年在Steam平台上,独立游戏的死亡率高达97.1%。就算放到九死一生的创业企业中,也是“大逃杀”级别的存在。
但是在超高死亡率的背后,独立游戏却拥有广阔的受众、基数庞大的创业者以及忽隐忽现的资本。
热情与孤独并存,独立和生存两难。媒体几乎每隔两年都会喊出:“独立游戏爆发的元年到来了”。然而当我们将聚光灯真正关照到独立游戏开发者群体,会发现现状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独立之辨:做真正好玩的游戏啥是“独立游戏”?和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独立电影”类似,最开始是指“没有接受经济支持”的游戏开发行为。
但不同于“独立电影”对于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追求,“独立游戏”开发者们的目标非常单纯——做“好玩”的游戏。
不局限于“换皮”,不执着于“氪金”,它可以是任何一种游戏类型,发行在任何平台上,受众对象不一,玩法千姿百态。如果一定要给它下一个定义,一般业内会说:独立游戏,就是要有独立精神的内核存在。
它很小众吗?还真不是。在知乎平台上,关于“制作独立游戏”的热门提问浏览量均在数十万人次,“独立游戏”这一话题的长期关注者接近50万人。要知道,二十世纪中叶就出现在好莱坞的“独立电影”概念,其话题关注者还不足5000人。
随着获得越来越多玩家的关注, “独立游戏”和“商业游戏”的边界开始模糊起来,因为二者都追求市场的认同。衡量一款独立游戏是否成功,看的就是玩家对它的评价。
以2018年成功登顶Steam平台畅销榜榜首的《太吾绘卷》为例,知乎用户@图沐这样描述玩到这款游戏的感受:
“我看到太吾介绍的时候,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游戏,不用跑图跑半天,不用到处接感叹号任务,接到自己都不知道做啥……我又再次感受到了,明明晚上才睡几个小时,早上却又精神起来,然后又玩到睡觉时间的感觉。”
网易|死亡率高达97.1%,谁来拯救独立游戏?
文章插图

《太吾绘卷》游戏截图
2021年刷屏的独立游戏《风来之国》也收获了游研社的高度评价:
“当《风来之国》欢快的片尾曲响起时,我却感到有些怅然若失。我刚刚结束了一场动人的冒险,却不知道自己再次玩到类似的游戏会是什么时候”。
网易|死亡率高达97.1%,谁来拯救独立游戏?
文章插图

《风来之国》游戏截图
优质的独立游戏如此让人着迷,但风光的背后,它却不得不面对和“独立电影”一样的困境:资金的匮乏。
生存之困:独立游戏走向现实主义过去的一年时间,李园园主要就做一件事:“搞钱”。
作为独立游戏《岛与工厂》的制作人,李园园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游戏爱好者,而是在成都业内小有名气的“老兵”,从业17年,创过业,也担任过多家大型游戏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他对独立游戏的看法少了些浪漫情怀,多了些现实主义。“除非有足够的试错成本来验证自己的游戏方向是否正确,否则别以公司形式来运营”,李园园告诉创业邦。
做一款独立游戏需要投入多大成本?和我们有同样好奇的人不在少数,知乎用户@侯帅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在国内4人团队做一个独立游戏的成本大概在80-100万人民币左右,一年的项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