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这句唐诗蕴含的禅意 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

【李翱这句唐诗蕴含的禅意 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时暗室已明 , 疑冰顿泮 。典故讲的是:有天李翱亲自入山拜访久负盛名的高僧惟俨 。到后 , 正碰上禅师在松树下研读佛经 , 连正眼也没瞧他一下 。

李翱这句唐诗蕴含的禅意 云在青天水在瓶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云在青天水在瓶” , 这句唐诗充满禅意 , 您认可哪种理解呢?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唐诗名句 , 出自《赠药山高僧惟俨》 , 作者李翱 。原诗是这样的:
练得身形似鹤形 , 千株松下两函经 。
我来问道无馀说 , 云在青天水在瓶 。
关于此诗 , 有如下典故:
(翱)初见俨 , 执经卷不顾 , 侍者白曰:‘太守在此 。’翱性褊急 , 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 。’俨乃呼 , 翱应唯 。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 , 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时暗室已明 , 疑冰顿泮 。《宋高僧传(卷十七)》
典故讲的是:
有天李翱亲自入山拜访久负盛名的高僧惟俨 。到后 , 正碰上禅师在松树下研读佛经 , 连正眼也没瞧他一下 。侍者在旁提醒禅师:“刺史来访 。”药山惟俨也只当没听见 , 依然顾我 。
李翱是个火爆性子 , 见禅师不理不睬的态度 , 忿忿地抛下一句:“见面不如闻名!”
正欲拂袖离去 , 药山惟俨冷冷地回了一句:“刺史何以贵耳贱目?”你怎么听说我了不起 , 就想来拜访;亲眼见到了 , 又觉得不怎么样;重耳朵所闻 , 而轻眼睛所见 , 不觉得矛盾吗?
李翱闻言 , 很是吃惊 , 连忙转身拱手作揖谢罪 , 并请教什么是“道” , 禅师用手指指青天又指指眼前盛水的净瓶 , 
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顿有所悟 , 随口吟出这首富含禅意的名诗 。
诗歌大意是:
首句“练得身形似鹤形” , 赞叹老禅师修炼的身形如鹤 , 仙风道骨 , 足显其道行之高 。
次句“千株松下两函经” , 描写其身处的环境:住在一片松林之下 , 条件简单 , 身无长物 , 只以两箱经书为伴 。诗人以清静清贫凸显高僧内心丰盈 , 安闲自在 , 钦敬之情溢于言表 。
后两句浅显易懂:我前来向他问道请教 , 禅师没有旁征博引 ,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 只以“云在青天水在瓶”来明示 。
那么 , 这句颇具深邃禅理的“云在青天水在瓶” , 究竟如何理解呢?历来众说纷纭 , 梳理了一下 ,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说道(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 , 瓶里的水中 。意思是道在一草一木间 , 道在一山一谷里 , 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 。
二是说水在瓶中 , 亦如云在天中 , 物性无别 , 万法归一 。认清本心 , 则云之潇洒 , 水之恬静 , 也能相通 。在天上就做潇洒的云 , 在瓶中就做恬静的水 , 顺其自然 , 有平常心 , 就能够得到自在 。
三是说正如云漂浮在蓝天、水装在瓶里 , 不管形状如何变化 , 但其虚空和纯净的本质却是不变的 。
四是说青云和瓶水本无异(水可化为气 , 升天成云) , 因环境不同而有了天壤之别 。云在青天 , 无拘无束 , 自由自在;水在瓶中 , 空间受限 , 失去自由 。一个人将己置于什么位置 , 就会被塑成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
五是说禅师意在告诉李翱 , 我是青云你是瓶水 。我们人各有志 , 各行其道 , 互不干涉 。李翱多次有邀请药山禅师 , 想在府上供养他 。但是 , 药山禅师始终拒绝 , 就是遵循了顺其自然 , 各安天命的“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