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周王朝最后天子的结局 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

周赧王时期,堪称周朝的至暗时刻 。公元前315年,周赧王登基;公元前314年,周赧王改元 。但这时候,东周以及周朝,已经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了 。而周赧王这位周天子,竟然住在东周国的成周之地 。

历史上周王朝最后天子的结局 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

文章插图
周赧王时期,堪称周朝的至暗时刻 。
公元前315年,周赧王登基;公元前314年,周赧王改元 。
但这时候,东周以及周朝,已经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了 。
而周赧王这位周天子,竟然住在东周国的成周之地 。
PS:周公营建洛邑作为西周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洛邑建筑群位于洛水(今洛河)之阳,即北岸 。洛水有一段南北走向的支流,即澶水 。澶水将洛邑建筑群分割为王城和成周两个部分 。王城在澶水西岸、成周在澶水东岸 。洛邑又称成周,主要是为了和宗周镐京相对 。周显王时期,也就是周赧王爷爷的时候,洛邑王城属于西周国,而成周与巩地属于东周国 。所以说,周赧王这位周天子住在东周国的封地 。
因此,周赧王这位周天子,根本就没有王畿之地 。他都算不上周朝的业主,因为周朝已无王畿;而只能算东周国的租客,住在东周的封地上 。
周赧王这位周天子是租客,那么谁是业主?业主是公元前315年继位的东周国国君、东周武公姬根 。
周赧王惨得没有立足之地,而只能在东周国委屈地当一个租客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暴击这位周天子 。
公元前307年,一代暴君秦武王,闲得无事,非要跑到东周、一问九鼎轻重 。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也曾兵临洛邑、一问九鼎轻重 。但人家楚庄王是问周天子的使者王孙满:我就是好奇啊,九鼎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重?
但是,秦武王不行,这家伙能动手就从不哔哔,定要亲自举一举九鼎、自己掂掂分量 。
于是,右丞相樗里疾率兵车百乘“拜见”周赧王,告诉这位周天子:把九鼎准备好,我家大王要来举鼎 。
这种侮辱,周赧王肯定受不了,于是严词拒绝 。
但是,秦人就是过来找事的 。所以,周赧王硬、秦人更硬 。樗里疾直接派兵将周天子赶出王宫,强制搬迁到西周国的王城 。于是,秦人丞相腾干净了地方,秦国大王就在天子居所开心举鼎了 。
但是,天不亡周,秦武公举鼎,竟被大鼎砸断了胫骨,而后一命呜呼 。
战国大势,合纵连横 。
所以,周赧王就像大势惊涛中的一叶扁舟,被折腾的身心俱疲 。楚国要对付秦国,于是山东六国搞起了合纵 。简单说,就是六国联合起来揍秦国 。
随即,周赧王心思活泛了,认为这回灭了秦国,自己可以趁火打劫 。这位末代周天子硬是拼凑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跟着六国一起打秦国 。
但是,周赧王的天子之军,竟开不出两周之地 。因为要武器没武器、要粮草没粮草 。所以,周赧王只能发动群众为国纾难,向境内富户筹借军资 。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的军队会同合纵大军一起攻秦 。
但是,除了楚国和燕国派来军队外,其他四国集体爽约了 。伊阙会师之地,联军兵力总共集结了几万人 。而战国第一强国,那可是用兵数十万的万乘之国 。所以,这点儿军队不要说打倾国,就是函谷关也不敢冲 。在伊阙这个鬼地方等了三个月后,周天子的军队只能从哪来回哪去 。
【历史上周王朝最后天子的结局 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但这时候借贷给周天子的富户不干了,拿着借券就来向天子要债 。讨债的声音,甚至传到内宫,逼得周赧王只能躲到宫后的一处高台 。
富户的债是可以多,但秦国的问罪之师没法躲 。秦军攻下韩国阳城、负黍后,直扑洛邑王城 。王城的西周公,只能跑去向秦人谢罪 。
周赧王这才逃过一劫 。
当然,周赧王被暴击的人生,远不止于此 。
公元前307年,楚国鉴于秦周交好,于是准备把西周国拉出来揍一顿 。后来,经过苏代一番游说,这才阻止了楚国兴师问罪 。西周国勉强躲过一劫 。好说歹说,楚国总算没有发兵 。
后来,秦国准备去揍韩国 。而揍韩国就要从东周国和西周国借道 。不让秦军借道,这就得罪了秦国;让秦军借道,这就得罪了韩国 。秦国是第一强国,所以得罪不起;韩国是围着两周,所以也得罪不起 。
再后来,楚韩交恶,这两个家伙干起来了 。本来与两周无关,但韩国耍流氓了,非要逼着东周国提供兵器和粮草 。
战国乱世之中,周赧王一直处在生死存亡的夹缝之中 。想要以小事大,但自己怎么说也是个天子;想要纵横捭阖,但自己怎么说也上不了桌打牌 。
而周赧王之所以一直没被打死,主要是因为韩国、楚国、魏国、秦国一直在狗咬狗 。夹缝虽小,却能生存 。
同时,东周国与西周国之间也在互相咬 。于是,外部势力就把两周之地当成了赌桌 。一会儿韩国支持东周打西周、一会儿秦国支持西周打东周 。
但,这里面有问题 。问题就是周赧王还算周天子吗?他跟东周国和西周国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而这就是周赧王最惨的地方,他很可能连个末代周天子都算不上 。
《左传》记载: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
《左传》里面有太多未卜先知的预见 。而这些预见几乎全都应验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不是《左传》中的那些奇能异士真能预测未来,而是《左传》是先射箭、再画靶 。事情已经发生了,然后再说多少年以前的谁说过这件事在某年某月肯定能发生 。
所以,《左传》时代已经给出了断定,即:周朝历三十王、传七百年 。
而既然《左传》是先射箭、再画靶,那么,三十世、七百年的预见就大概率是真的 。
但是,《汉书》却说周朝传了36代天子、享国867年 。《左传》与《汉书》,关于周朝的国祚,差了100多年 。
所以,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
后人讥讽孟子说“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为什么亚圣孟夫子不去劝说周天子行王道,而非要劝说魏国和齐国去行王道?
《战国策》有齐策、赵策、韩策,还有东周策、西周策 。战国的时候,东周国和西周国都已经有了,那周朝以及周天子呢?
一系列的证据都揭示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实,那就是:在战国时代,周朝已经没了 。
这个时间点大约在周显王二年,即公元前367年 。
如果不包括周显王及以后的周天子,从周成王到周显王的前任周烈王,除去各种杀兄自立的周天子,周朝大概经历了30代人,而时间也差不多也是700年 。
所以,在战国时代看来,周朝在周显王二年的时候已经亡了 。
而据清朝的辨伪大师崔述推测,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大概率是把周赧王当成了《战国策》里的西周国君 。所以,这么一通折腾又给周朝多折腾了100多年 。
公元前440年前后,杀兄自立的周考王担心弟弟桓公揭也搞杀兄自立的套路,于是将洛邑王城封给了弟弟 。这就是西周国 。
公元前367年前后,西周国内乱,公子朝和公子根争夺王位 。在韩国和赵国的调停下,公子根在王城继位;公子根在巩地自立门户 。而公子根建立的就是东周国 。
但巩地太小,不足以同王城对抗 。于是,韩赵两国就把周显王的成周也封给了东周国 。
到这个时候,周显王这位周天子不仅早已失去了天子的权柄,而且也失去了天子的王畿 。而周朝自然也就亡了 。
而作为周显王的孙子周赧王,这个周天子,到底存在与否,以及其与西周君是不是一个人,都要存疑 。
这才是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最惨的地方 。因为历史上有没有他这号天子,都说不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