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要谨慎聘用整形演员,影视业拒绝“整容怪圈”迫在眉睫!

日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倡议》,其中提到,坚决抵制天价片酬,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娘炮”文化、“耽美”之风,病态整容等畸形审美,谨慎聘用整形演员,自觉抵制“水军控评”行为,坚决反对唯收视率和流量至上,严格抵制各种形式的收视率造假、流量造假行为 。

影视行业要谨慎聘用整形演员,影视业拒绝“整容怪圈”迫在眉睫!

文章插图


“娘炮”文化、“耽美”之风,对青少年的危害,此前舆论都进行过揭批,全社会已达成共识 。此次,倡议书中“谨慎聘用整形演员”,引发了公众关注 。
应该说,整容整形是个人的自由,有关部门管好整容整形机构,个人作出理性冷静的选择,没有问题 。所以就有人认为,用人单位不应该“歧视”整过形的人 。所以,这里我们就特别要读懂“谨慎”二字 。
【影视行业要谨慎聘用整形演员,影视业拒绝“整容怪圈”迫在眉睫!】当前,容貌焦虑非常普遍 。2021年2月,一份面向全国2063名在校大学生关于“相貌”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美容机构的商业洗脑,强调“颜值即正义”,他们在制造的容貌焦虑中,赚得盆满钵满 。
另一个方面,就是当前影视作品中流量明星的影响了 。这些流量明星,只要有颜值(也许是整容整形的结果),就具有号召力 。而不管片子质量如何,有没有艺术感染力 。他们的容貌装扮,也被青少年所效仿 。
这两方面遥相呼应,一唱一和,将正常的审美带歪了,结果“容貌焦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网红脸”泛滥,甚至不少中学生都开始整容整形 。
美不应该只讲容貌,还有运动之美、劳动之美、品德之美……这些美给人的感染力要强得多,但青少年缺乏分辨力,畸形审美一旦养成,纠偏就非常困难 。
可以想象,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这背后就是典型的不自信 。大家知道,焦虑并不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非常影响人的生活,一些人甚至会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还有不少人,往往又落入“整容贷”之类的陷阱,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
管好美容整形机构,管好影视剧中的明星,就相当于把好了第一道关 。
与此同时,该倡议书也提出多条抵制行为,如坚决抵制天价片酬,合理配置成本比例,严肃惩戒片酬违规、“阴阳合同”,并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娘炮”文化、“耽美”之风、病态整容等畸形审美,谨慎聘用整形演员,自觉抵制“水军控评”行为;此外,要坚决反对唯收视率和流量至上,严格抵制各种形式的收视率造假、流量造假行为,维护行业良好生态 。
而倡议书中,就特别提到“谨慎”“病态整容”,实际上也给了影视生产主体的自由裁量权 。这个整形是不是必需的?是不是病态审美的产物?具体到明星,就应该从个例具体分析了 。
要注意到,关于“整形”,百度百科是指“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 。也就是说,像一般的注射肉毒素等等,就谈不上 。而另外,像牙科整形、疤痕整形、毛发整形等,以及割双眼皮之类都是正常的,也不难分辨 。
也要注意到,有行业人士称,明星整容整形在行业内是一个普遍现象 。哪些明星整过形,观众往往能从过往明星图片中寻找蛛丝马迹 。当然,影视生产方只要真正读懂倡议书的初衷,就不难把握其中的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