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智能交通时代拐点已到来?

出门堵车堵心 , 回家抢车位闹心 , 都2022年了 , 交通出行体验能否迎来一个大的改观?
近期 , 李彦宏针对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交了一份“作业” , 这位百度创始人将对智能交通的学习、认知、构想、实践和展望等写成《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一书 。 在他看来 , 智能交通时代的拐点已经到来 。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该书的序文中表示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 我国在薄弱的科技基础上 , 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科技创新大国 , 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 ,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 , 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 , 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该书的序文中表示 , 回顾过去60多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演变 ,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 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两个动力:一是来自人工智能(AI)研究的内部驱动力 , 二是来自信息环境与社会需求的外部驱动力 。 人工智能此前之所以屡遭挫折和低迷 , 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相信内部驱动力 , 缺乏内外之结合 。 实际上 , 外部动力要比内部动力更强 。
潘云鹤认为 , 当前 , 在智能交通领域 , 我国和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一样 , 已经在加速出台相关政策 , 鼓励智能交通的科技创新 , 产业发展和社会深度融合 。 他说 , 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在体制机制、市场空间、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 构建中国特色的智能交通体系 , 争取发展主动 , 为广大民众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智能出行时代 。
城市拥堵是全球性的难题 , 而且形势愈发严峻 。 根据预测 , 全球汽车数量将从2019年的11亿辆攀升到2040年的20亿辆 。 智能交通一书认为 , 智能交通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 。 5年之内 , 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10年之内 , 靠交通效率的提升 , 基本上拥堵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
书中还提到 , 基于ACE(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效出行)理念 , “智能路口”的信号灯会比较“聪明” , 能根据车流量状态实时动态调整变红还是变绿;而大数据和AI技术会告诉“智能可变车道” , 什么时候该显示直走 , 什么时候该显示左转 。 这样可以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 。
谈到停车痛点时 , 技术人员提出了“高位视频停车”找车位法 , 以及“自主泊车”等方案:通过在车库提前部署传感器 , 在车位提前安装倒车摄像头 , 并在车身配置“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的组合 , 系统就能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对车辆做出准确的引导和管理 。
畅想未来 , 智能交通一书认为 , 未来10到14年 , 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很可能长得像汽车 , 或者就是未来汽车的样子” 。 技术人员设想 , “汽车机器人”不但可以自动驾驶 , 如果你累了它还会“从座椅靠背的顶端发出声音 , 问你要不要做个头部按摩 , 并安排带有按摩机械手的座椅为你服务” 。
【序文|智能交通时代拐点已到来?】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