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英伟达失意、AMD得意,2022又迎芯片并购潮,中国公司何时长成巨头?

芯片|英伟达失意、AMD得意,2022又迎芯片并购潮,中国公司何时长成巨头?
文章插图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子钺
头图丨摄图网
2022一开年,全球芯片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并购高潮。
2月14日,AMD宣布以全股份交易方式完成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此前,AMD曾宣布将以总价值350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赛灵思。
如今,随着在此期间赛灵思的股价上涨,并购规模也达到了接近500亿美元,超越安华高-博通并购案,创造了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的新纪录。借此,AMD市值史上首次超越了英特尔。
与此同时,AMD的两个老对手也没有闲着。
2月15日,英特尔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半导体,这项交易预计将在约12个月内完成。而在一周前,英伟达收购ARM这项价值高达800亿美元的交易由于监管障碍正式宣告失败。
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业内看来,严苛的全球芯片厂商合并案监管审查以及半导体增速周期放缓,意味着全球半导体巨型并购潮将告一段落。
从全球半导体并购潮中,对中国的创业公司有什么启示?中国公司未来又应该以怎样一种路径成为巨头?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又应该注意什么?
这是作为中国半导体创业公司需要从中得到的启发。
两年后中国将迎来半导体并购潮
对于近来的半导体并购潮,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祁耀亮告诉创业邦,半导体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一家半导体公司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之间的并购也逐渐从大公司并购小公司,演进到了大公司之间的合并,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潮流在国际上也一直如此。
在中国,由于近些年受到中美关系、国产替代以及资本热潮的影响,半导体创业公司大幅增加,并且不少创业者都能够融到资,这就导致了非常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
此前一段时间,整个半导体二级市场普遍下跌,同时“缺芯”这种非正常周期的现象正在逐步消退。IDC预计,半导体行业将在2022年中达到平衡,随着2022年底和2023年开始产能大规模扩张,2023年或将出现产能过剩。
因此,不少创业者就会发现:我的投资还是需要有经济回报,如果在烧了很多钱后,无法再继续融资时,那就只能靠卖技术或卖产品线来维持。
芯片|英伟达失意、AMD得意,2022又迎芯片并购潮,中国公司何时长成巨头?
文章插图

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 祁耀亮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半导体产业才会慢慢出现并购。”祁耀亮相信,半导体每个细分赛道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譬如像TWS耳机芯片的恒玄科技、中科蓝讯。
未来,当这些企业在其赛道里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之后,再与更大的公司进行合并,就会形成一家平台级公司。
此前,元禾璞华管理合伙人陈大同在创业邦芯创营第一期上将中国半导体产业划分为两个时代。
在1.0时代,国内有上千家半导体创业公司,普遍小而散,野蛮成长,激烈竞争,但鲜有同行间的并购整合。同时,科技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极为困难,这严重地影响了龙头企业的出现,也制约了产业整合的出现。
当中国半导体产业有了自己的一批龙头企业时,也意味着产业形态开始走向成熟,将会出现一批并购整合,这也是2.0时代的最大特征。
“三年前,我们都不敢想象中国半导体产业会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而如今随着科创板的出现,一年之内上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已经有了十家以上。”陈大同指出,这预示着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将当前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形容为一个“群雄争霸”的状态,在资本热潮甚至有些泡沫的情况下,这些半导体公司并“不差钱”,因此也就还未走到真正开始吸收兼并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