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许浑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谢亭送别许浑介绍

今天要讲的这首离别诗写于秋日 , 意境绝美 , 堪称千古绝唱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多为律诗 , “山雨欲来风满楼”便是出自他最出名的一首七律《咸阳城东楼》 。

唐朝诗人许浑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谢亭送别许浑介绍

文章插图
秋日里很惊艳的一首送别诗 , 可与《渭城曲》相媲美 , 妙绝千古!
秋 , 是离人的季节 。
何处合成愁 , 离人心上秋 。
秋风生凉 , 吹落满树离愁;秋雨微澜 , 洒落一地相思 。
人生天地间 , 忽如远行客 。
【唐朝诗人许浑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谢亭送别许浑介绍】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匆匆过客 , 总有一些人江湖离去 , 后会无期 。
走过风雨 , 路过流年 , 终会明白 ,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
“我若离去 , 后会无期” , 也许是这八个字太过沉痛 , 所以古人总是将离别写得那样婉转唯美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荷笠带斜阳 , 青山独归远”、“水是眼波横 , 山是眉峰聚”……
今天要讲的这首离别诗写于秋日 , 意境绝美 , 堪称千古绝唱 。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 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多为律诗 , “山雨欲来风满楼”便是出自他最出名的一首七律《咸阳城东楼》 。
他的律诗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著称 , 因他的诗歌多写“雨”、“水” , 所以有人戏称“许浑千首湿” 。
这首《谢亭送别》是他在宣城送别友人时所写 , 以明丽之景来反衬离情别绪 , 历来为人所称道 。
诗题中的“谢亭”就是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眺所建的“谢公亭” 。
谢眺曾在宣城任太守 , 这段时间是他诗歌创作的巅峰期 , 所以后人常称其为“谢宣城” 。
而谢公亭是宣城著名的送别胜地 , 他和好友范云曾在此处游乐 , 也在此分别 , 李白有诗云“客散青天月 , 山空碧水流” 。
原本清秋送别已然很惆怅 , 又是在谢亭这样一个千古送别之地 , 无形中将诗人心中的愁苦无限放大了 。
诗歌首句“劳歌一曲解行舟” , 既点明了友人的出行方式 , 又营造了离别的氛围 。
“劳歌”指的是送别时所唱的歌 , 得名于另一送别胜地“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 , 劳劳送客亭” 。
唱罢一曲劳歌 , 友人便登舟离去 , 这开头7字不写景也不抒情 , 仿佛只是淡淡地讲述了一件事 , 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哀愁 。
紧接着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 , 这是写景 , 描绘了一幅极其轻快明丽的秋景图:诗人抬头望去 , 只见两岸层林尽染 , 经霜的枫叶比春日的红花还要艳丽 。
这满山的红叶丹枫 , 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 , 美得令人心醉 。
这是“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 诗人眼中所见之景越是美好 , 越能反衬心底那无可言说的离愁别恨 。
最后两句“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 这两句和前两句之间有着较长的时间间隔 ,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诗人在友人走后 , 并没有马上离开 , 而是原地自斟自酌 , 醉后又小憩了一会儿 , 醒来后便到了日暮时分 , 又赶上了风雨大作 , 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
“日暮”既点明了时间 , 更是与后文的“风雨”相互映衬 , 营造了一种极其苍茫凄凉的氛围 。
“酒醒”二字不仅可见诗人当时的朦胧状态 , 亦可联想他在友人离开后借酒消愁的情态 。
而最后的“西楼”也是一个特定的场景 , 常和“夕阳”、“明月”连用 , 多用来表现离情别恨 , 还有男女的相思情愁 。
诗人在漫天风雨中走下了西楼 , 心中的惆怅孤寂却涌上了心头 。
最后一句虽是写景 , 却更胜抒情 , 余味无穷 , 这便是“以景结情”的妙处所在 。
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景衬情 , 第二句是以红叶、青山、急流组成的明丽秋景反衬离情 , 最后一句又以满天风雨的凄迷景象衬托别绪 。
反衬和正衬相互结合 , 营造了一种绝美的送别意境 , 堪称“千古绝唱” 。
后人对此诗颇为推崇 , 甚至有人将其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提并论 , “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