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为什么不是啮齿目动物,兔子是啮齿类动物为什么会带狂犬疫苗?

老鼠和兔子不属于同一科 。它们分属于哺乳纲下的啮齿目鼠科和兔形目兔科 。
一、老鼠
1、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 , 俗称“耗子” , 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 。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 , 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

兔子为什么不是啮齿目动物,兔子是啮齿类动物为什么会带狂犬疫苗?

文章插图
兔子是啮齿类动物为什么会带狂犬疫苗?
兔对狂犬病病毒感染确实高度敏感 , 世界上最早的狂犬病疫苗就是用人工感染兔的脑组织制成的 。但在自然界 , 兔被狂犬病毒感染的机会极少 。国外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包括兔类)持续多年的监测表明 , 极少发生兔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现象 。在美洲偶然从极少数兔中可检测到狂犬病病毒 , 随后的基因鉴定证明其来源是浣熊 , 说明兔不是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 。因此啮齿类动物带有狂犬疫苗 , 本身就是个错误命题 。
兔在人工实验中感染狂犬病病毒后 , 通常发展成麻痹型狂犬病 。受感染的兔通常在3-4天内死亡 。兔的麻痹型狂犬病主要表现为头部震颤、后肢动作不协调、逐渐瘫痪等 , 也就是即使概率小 , 但如果某些兔子倒霉得了狂犬病 , 也是没有攻击力的 。
传播狂犬病的自然宿主主要是野生食肉动物(也包括家犬和猫) 。当兔被患狂犬病的大型食肉动物攻击时 , 通常会被吃掉 , 能受伤又存活下来并发病的可能性很小 。兔群之间没有肉食动物那样撕咬打斗的习惯 , 因此不会经唾液传播狂犬病 。
经常提及的啮齿类(各种鼠类)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 , 也无此类动物引起人狂犬病的证据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动物不会感染或传播狂犬病病毒 。
被兔子、老鼠、乌龟咬伤的人只要做好伤口的清洗和消毒 , 防止伤口感染就好 。
【兔子为什么不是啮齿目动物,兔子是啮齿类动物为什么会带狂犬疫苗?】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 , 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 , 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 。哺乳动物中百分之四十的物种都属于啮齿目 , 而且在除了南极洲的其他所有大陆上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踪迹 。下颌关节突与颅骨的关节窝联结比较松弛 , 既可前后移动 , 又能左右错动 , 既能压碎食物 , 又能碾磨植物纤维 。听泡较发达 , 盲肠较粗大 。雌性具双角子宫 , 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间萎缩并隐于腹腔内 。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