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为国牺牲 聂士成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 。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这首诗题于为纪念爱国将领聂士成就义100周年所建铜像,该铜像高4.18米,是天津市政府在2000年主持修建的 。

聂士成为国牺牲 聂士成

文章插图
聂士成为国牺牲,逝前:凡我子孙,不可出国,更不能为外国人办事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 。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
这首诗题于为纪念爱国将领聂士成就义100周年所建铜像,该铜像高4.18米,是天津市政府在2000年主持修建的 。100年前,聂士成将军正是在天津与八国联军交战,不幸被流弹击中,为国捐躯 。
战功赫赫的军事天才 聂士成将军生于1836年,自小就富有正义感,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后来他加入军队,自此开始了40年戎马生涯 。
参军之初,聂士成投身于淮军名将刘铭传部下,立下诸多战功,也因此被称为"淮军后起三名将" 。
在对敌战斗中,聂士成战术战法十分灵活先进,善用疑兵,主张在运动战中消灭对手,甚至还和敌人打游击战 。在这些先进战术思想的加持下,聂士成的军队成为了洋人眼中战斗力最强的晚清陆军 。
中法战争是聂士成的成名之战,马江海战后,法军封锁了台湾海峡 。聂士成十分清楚台湾的重要性,遂找到李鸿章,主动请缨,要求带兵增援台湾 。
因为台湾海峡已经被法军舰队封锁,聂士成只能采取攀爬台湾南部峭壁抵达台湾的方案 。法军认为台南峭壁过于高险,军队难以通过,于是放松了警惕 。
聂士成就是利用法军这种心理,成功带着850名士兵抵达台湾 。在刘铭传的安排下,聂士成负责防守台北孔道六组 。直到中法战争结束,法军也没有突破他的防守 。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虽然总体上来说全线溃败,北洋海军更是全军覆没,但陆军的局部战场仍有胜绩 。鸭绿江防御战中,聂士成率领部队守卫虎山东侧,与日军战斗六个小时,最终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
连水关一战,天气寒冷,缺少补给,聂士成硬是饮冰卧雪十余日,最终找到机会,夜袭日军,击败日军名将立见尚文,取得摩天岭大捷 。这也成为了甲午中日战场少有的胜仗 。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战争初期,西摩尔联军丝毫没有把战斗力羸弱的清军放在眼里,轻敌冒进,被聂士成抓住机会,在廊坊三面包围,打败了西摩尔联军,史称"廊坊大捷" 。
高中历史书上有关八国侵华战争的章节都记载了这场大捷,因篇幅有限并没有详细的介绍战争的指挥者聂士成将军 。笔者希望看了这篇文章后,读者能对聂士成将军有更深的了解 。
内外交困的绝望处境 聂士成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但他不懂政治,或者说,他懒得去玩弄政治 。他只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从来不趋附朝廷的政治风向 。
义和团运动刚兴起的时候,清廷寄希望于借义和团抵抗外来侵略者,因此对义和团多采取安抚的态度 。义和团组织松散,喜欢宣扬邪说,趁乱抢掠 。
聂士成军纪严明,一贯看不惯这种行为 。义和团团民表演刀枪不入,被聂士成当场拆穿,并以扰乱军心为由论斩 。义和团在攻打天津租界时趁乱抢劫,也被聂士成一一镇压 。这使得两方结下了梁子 。
1900年6月,聂士成负责守卫天津杨村一带,八国联军先遣队想要入京解救使馆界,与聂士成部相遇,两方互有死伤 。
等到义和团被派遣上前线时,遭联军机枪扫射,被迫回撤 。聂士成怒道:"临阵逃脱,按律当斩 。"命清军扫射溃败的义和团军队,义和团死伤惨重,两方的梁子越结越大 。
慈禧为了安抚义和团,亲自上谕:"聂士成新法练军,擅杀爱国分子,着即正法 。"朝廷百官想要与八国联军讲和,觉得聂士成碍眼,说他:"不知抵抗洋人,只知残杀义民 。"
义和团和他早已苦大仇深,更是要杀他,高呼:
"聂士成要造反 。"八国联军也想他死,因为他的部队战斗力强大,难以对付 。聂士成曾经说过一句话,表明了他当时绝望的心境:"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 。"
留下遗训慷慨殉节 1900年7月8日,聂士成意识到:自己已然陷入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局,解开这个局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亡 。与其被自己人迫害,不如殉节在与洋人的战斗中 。
当晚,他在家里交代后事:"凡我子孙,不可出国,更不能为外国人办事 。"这在今天看来也许有些偏激,但从当时聂士成将军的角度看:外国人都是无恶不作的侵略者,每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应该视之为大敌,遑论自己的子孙了 。
次日,聂士成穿着朝服,披黄马褂,率部在天津八里山与洋人鏖战一昼夜 。
因为身着朝服太过显眼,他遭到了洋人枪弹的集中射击,即使先后被打断双腿,依然在马上挥刀督战,直至头部连中数弹,才跌下马来,为国捐躯 。义和团成员见状,纷纷过来抢夺尸体,被冲上来的八国联军驱散 。
联军有人认出遗体正是聂士成,惊喜之余也同时对这位强大的对手心生敬意,他们用红毯将聂士成的遗体包裹,送还了清廷 。
令人心寒的是,连敌人都为之敬重的聂士成在清廷惨遭冷落 。殉国后,天津各地官员无一人吊唁 。遗体入殓时,仅有亲兵20余人送葬 。慈禧甚至还发文指责:临敌不甚一战,殊堪痛恨!
直到五年以后,在袁世凯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才最终妥协,允许立碑纪念聂士成,并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赐谥号"忠节" 。
近代战争,满清政府接二连三的失败,签下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条约 。
真的仅仅是因为装备落后,没有可战之兵,战术思想落后,没有可用之将吗?恐怕不尽然 。笔者列出一段八国联军随军采访人员的记录,由此可以窥见当时聂士成所操练新军的战斗力:
"聂军所带军械均系极佳之毛瑟快枪,并有极好炮队,该兵士即将新式各炮安置于天津城内炮台上……租界房屋无一处不被击毁者……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 。"
对外软弱无能、极尽妥协,对内超纲混乱、自毁长城 ,生生逼死抵抗外来侵略者的中流砥柱,这样的清廷不亡,天理难容 。
【聂士成为国牺牲 聂士成】然而,即使在清政府这样黑暗的统治中,也总有聂士成将军这样的义士在为国家而奋斗牺牲 。他们无愧是中华之将军,他们用鲜血铺出光明的道路,他们用血肉铸成了我们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