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虫害--白翅叶蝉


白翅叶蝉
白翅叶蝉属于同一翅目,叶蝉科 。关键发生在黄河南端稻区,不仅危害大米,还危害小麦、小麦种子、甘树、玉米等作物 。如果昆虫和若虫吸入稻叶汁,受害的叶子首先会出现零星的白点,然后连接成点状的斑点,最后白色的斑点会变成棕色 。轻则危害光合作用,重则稻叶枯萎,谷物不圆润,减少产量 。
[鉴别]
【水稻虫害--白翅叶蝉】若虫:身长3~5mm,头部、胸部和腹部腹部呈橙色 。头部外缘两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白斑 。前胸背板中间有一个浅土黄色的棱角,斑点两侧有一个白点 。前翼为灰色、透明、彩虹;后翼为浅橙色,比前翼更透明 。
卵:约长0.65mm,长椭圆形,一端稍细,微弯曲 。
若虫:共5岁 。淡黄绿色,头部、胸部和腹腔第二、三部分两侧有烟褐色图案,表皮有许多刺毛 。白翅叶蝉主要产于山区、半山区 。安徽一年生产三代,以若虫在麦田、紫云英田和杂草上过冬 。第二年春天,麦田首先受到伤害 。早稻出芽后,早稻苗田集中受到伤害,然后逐渐扩散到早稻本田和晚稻田 。晚稻收获后,迁至野草后季作物田过冬 。一般8、9月份危害最大,有的地方4、5月份危害早稻幼苗也偏重 。若虫行为活跃,善飞,受惊则猖獗避开或飞越 。若虫一般无跳跃能力,受惊则猖獗或斜走 。若虫有趋绿、趋光性,夏季无风闷热的夜晚扑灯最盛 。生卵寄主只有一种稻谷 。白翅叶蝉的抗寒性较弱 。如果春冬少雪,尤其是2、3月份气温比长期高的时代,虫口基数大,通常发生较大 。温湿度范围为20~25℃、空气湿度为85%~90%,5、6月降水较多,7、9月气温较高,且有一定雨量的时代,通常会产生重量 。暴风雨对破坏力大,暴风雨后,虫口密度明显降低 。由于寄主多,稻谷多见混,山区或半山区常产生重量 。偏施基肥、生长繁茂或早播早插的田块,虫口密度较高 。冬季小麦田带来了冬季场地和食材,有利于其产生 。
[预防]可参考黑尾叶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