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蔑片指什么人,蔽的汉字字源?

柬埔寨: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
泰国: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 。“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 。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
缅甸: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 。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
马来西亚: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

古书中的蔑片指什么人,蔽的汉字字源?

文章插图
蔽的汉字字源?
字源
“蔽”,初见于楚系简帛中,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蔽”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古书中的蔑片指什么人,蔽的汉字字源?

文章插图
蔽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古书中的蔑片指什么人,蔽的汉字字源?】拼音
bì
动词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隐蔽、屏蔽
阴翳蔽日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隐藏
hide
蔽贤、蔽形
先生…引蔽驴后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庇护
shelter;shield
蔽护、蔽橹
盖借塞墙为蔽也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掩饰
cover up; conceal
蔽美、蔽恶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管子·牧民》
蒙蔽
deceive
蔽蒙、蔽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蔽蔽,小艸也 。从艸敝声 。必袂切
说文解字注
(蔽)蔽蔽,曡字 。小艸也 。也当作皃 。召南:蔽芾甘棠 。毛云:蔽芾,小皃 。
此小艸皃之引伸也 。按尔雅释言:芾,小也 。卷阿毛传云:茀,小也 。芾茀同字,说文有茀无芾 。
甘棠本作茀,或本作市,不可知 。蔽芾曡韵,犹?冹、滭沸 。从艸敝声 。必袂切 。十五部 。沉重音必 。
康熙字典
【集韵】【韵会】必袂切,音闭 。【说文】小草也 。
又【广韵】掩也 。【礼·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 。又微也 。【尔雅·释诂疏】蔽者,复障使微也 。
又【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何晏注】犹当也 。又【小尔雅】断也 。又【楚辞·招魂】菎蔽象碁 。【注】蔽,博箸 。
又地名 。【郑语】鄢、蔽、补、丹、依、、历、莘 。【注】八邑也 。又【集韵】毗祭切,音弊 。义同 。
又分勿切,音弗 。【周礼·春官·巾车】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 。【注】蔽车御风尘者 。
又必列切,音龞 。【类篇】薆也 。【江淹诗】乳窦旣滴沥,丹井复寥泬 。嵒崿转奇秀,崟岑还相蔽 。又匹蔑切,音撇 。别也 。一曰击也,拂也 。【史记·荆轲传】跪而蔽席 。
又璧吉切,音必 。【诗·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读必 。或作、 。
考证:〔【郑语】鄢蔽补丹依历莘 。〕谨照原文依改依 。〔【周礼·春官】巾车有蒲蔽棼蔽藻蔽蘩蔽 。〕谨照原文蘩蔽改藩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