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人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古代的称呼?

在古代中国,我们的先贤曾把圣人的言论、所学汇集起来称之为经典,如早期由孔子、孟子讲学记录汇编而成的《论语》和《孟子》 。在他们之后出现的许多传世经典,也都有这个特色 。
如战国时代荀子的著作,就是结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对治国理政、人伦道德和礼仪文明分别讨论 。
这种把伦理道德和礼仪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领域展开讨论,是中国特有的探讨“道”的一种方式 。

古代门人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古代的称呼?

文章插图
学生在古代的称呼?
称学子: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 。称弟子:《论语·雍也》:“ 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弟子与门人、门生有别 。
称学童:年幼的学生 。称门人:即弟子 。《礼记·擅弓下》:“子思哭于庙,门人至 。”
【古代门人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古代的称呼?】称门生:也指学生 。东汉时“门生”则指再传弟子 。门人、门生与弟子有别 。
称门下:指门生、弟子 。《淮南子·道应训》: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指学生、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