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溏的原因


大便溏的原因

文章插图
大便不成形,次数正常或稍多,属于大便稀溏或溏泻 。出现大便稀溏的常见原因有:1、胃肠性大便稀溏:如饮食不当、腹部受凉、冷食冷饮等,可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食物在肠内存留时间缩短,造成大便稀溏 。消化不良、菌群失调、结肠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大便溏泻;2、其他原因,如无症状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甲亢等也可引起大便溏泻 。你每次大便溏稀,大便次数多正常,有时出现腹痛,大便次数稍增加,如无其他明确的原因,多是轻度结肠功能紊乱所致 。可先检查一下有无引起大便稀溏的诱因,如检查便常规有无炎症,必要时检查肝功等其他原因 。对症治疗:1、复方苯乙哌啶:有止痛、止泻作用, 1片,每晚1次或早晚各1 次;中药可服人参健脾丸,胃寒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 。2、调节肠道菌群:乳酸菌素片、丽珠肠乐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大便溏泻 。3、如有消化不良,可适当服用助消化药物——如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 。4、注意饮食调养:进食易消化食物,不易过饱,忌生冷、烟酒、油腻、刺激性食物等 。另外,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洋葱等,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应适当限制 。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 。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为饮食失调;二为劳累过度;三由于急慢性病 。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
临床表现
【大便溏的原因】脾胃虚弱的常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 。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 。舌质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 。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
如表现为中气下陷则见: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 。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
如表现为胃阴虚则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
如表现为脾胃虚寒则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