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文章图片
笑着笑着就哭了 。
大概是这两年 , 互联网上流行一个用来形容情绪化、伤心、难过的词 , 叫“emo” 。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这个词是英语中emotional(情绪化)的缩写 , 原本指的是“EmotionalHardcore”(情感化硬核) , 这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地下摇滚风格 , 表演者会做出一些情绪化的表现 , 例如发怒、落泪等 , 因此得名 。
进入本世纪 , 这种音乐风格逐渐与主流融合变得大众化 , “emo”这个词也延伸为网友们倾泻负面情绪的万能答案 。 无论我们是在事业上失意还是在情感上受挫 , 变得丧了、伤感了、抑郁了、颓废了 , “网抑云”了 , 总能用“emo”一言以蔽之 。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文章图片
到了今年 , 我们在国内外的搜索引擎或视频网站搜索“emo” , 联想结果还会出现“EmotionalDamage” 。 这个短语直译为“情感上的伤害”或者“精神创伤” , 仿佛困扰我们大半年的“emo”不但没走 , 反而更加严重了 。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文章图片
幸好这两种说法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 与“emo”伤心一整夜的长痛不同 , “EmotionalDamage”是突如其来的短痛和阵痛 , 比喻在某个瞬间或某个细节面前的破防 。
从国内到国外的社交媒体与视频应用 , 许多人都用上了这句话 , 而伴随他们“EmotionalDamage”表情包所出现的 , 一般是下面这张破了大防的大方脸 。 脸的主人左手握着游戏手柄 , 右手拿自己的拖鞋使劲往地上摔 , 摆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滑稽神情 。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文章图片
如果你很幸运刷到了视频 , 还能听到他用一种独特且浓郁的口音喊道:“椅哞身脑呆妹纸”(EmotionalDamage) 。 虽然不知道他的口音源自东南亚还是我国东南沿海 , 但这种口音相当魔性 , 倘若多刷几遍 , 以后你说英语时多半也会被这种口音不由自主地带偏 。
1
这个人叫做StevenHe , 是一名华裔爱尔兰演员 , 也是一名拥有超过450万粉丝的视频博主 。 他破防的片段 , 出自2021年9月22日发布的视频《当“亚洲人”是一种游戏难度》 。 这部视频在Youtube拥有了超过3300万次的播放量 , 是他迄今为止播放量最高的视频 。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文章图片
没人比亚洲孩子更懂Emotional Damage
文章图片
B站搬运的版本也有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根据游戏作者的“自述” , “亚洲人”难度是专为那些“花了五分钟速通游戏还怪游戏太简单的五岁亚洲小孩”所设计的 , 他无法理解为何“亚洲人”打游戏那么厉害 。
于是 , “亚洲人”难度充满了作者的恶意 , 任何要素都有可能让游戏结束 。 宫崎英高的《艾尔登法环》起码有根血条 , 而“亚洲人”难度更像《魂斗罗》 , 玩家操纵的角色似乎有着碰到不干净的东西就会死的严重洁癖——
踩到树枝会崴脚而死 , 接触到飘落的树叶也会死 , 被太阳晒得太久一样会死 , 玩家必须及时按键予以格挡 。
屏幕上会用红色大字高亮显示角色的死因 , 比起《只狼》中单一的“死”字 , 嘲讽效果还要更胜一筹 。 好在这游戏给尸体准备的“布娃娃系统”跟GTA一样出色 , 角色死亡时宛如失去骨架一般软塌塌瘫倒在地的样子特别喜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