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商汤的首份财报里,交出一份硬科技竞争的答案

商汤|商汤的首份财报里,交出一份硬科技竞争的答案

文章图片



经历多年发展后 , 市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评价标准 , 越来越集中于场景落地和商业价值等更为现实的层面 。 2021年12月30日 , 商汤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 , 成为AI行业第一股 。 由此 , 市场对于AI产业的商业模式、变现效率有了更为直接的评判依据 。
3月25日晚间 , 商汤公布了IPO后首份业绩公告 , 为市场一窥AI产业发展进展提供了最新坐标 。
商汤财报显示 , 2021年商汤营收47亿元 , 同比增长36.4%;毛利32.8亿元 , 同比增长34.8% , 毛利率达69.7% 。 2021年度亏损171.8亿元 。 呈现了新经济公司高亏损换高增长的典型图像 。
超百亿的亏损数字可能引发担忧 , 但需要厘清的是 , 商汤的巨亏主要是上市带来的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 , 并非真实亏损 , 这是许多上市企业都会面对的情况 。 商汤上市前多轮融资和估值提升造成的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占亏损总额78%) , 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均属于非经营性亏损 。
随着商汤于2021年底成功上市 , 公司优先股均转为普通股 , 这项损益在2022年及之后不会再发生 。 因此 , 商汤经调整后亏损净额为14.2亿元 , 这是更具参考价值的数据 , 仔细分析财报能够看出 , 造成商汤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不断高企的研发支出 。
当前市场情绪整体趋于谨慎 , 投资者的偏好逐渐从高增长向稳定盈利转移 。 如此背景下 , 对公司核心价值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
由于AI产业整体遭遇落地难、变现慢而投入高企的挑战 , 因此对以商汤为代表的AI公司而言 , 核心价值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 其一是当前产品技术服务能力的商业化能力 , 其二是持续投入研发所积累下的长期增长能力 。
也就是说 , 一个看当下的商业健康度 , 这决定着公司能否获得持续的现金流以支撑公司实现技术落地和验证 , 并能够进行长期投入;一个看未来的爆发力 , 即公司的长期投入是否能真正释放AI的技术价值 , 构筑坚实的竞争壁垒并激活市场商业空间 。
既要兼顾现在 , 又要面向未来从来不容易 ,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 , 商汤在财报中给出了一个既务实又蕴藏着希望的答案 。
增长中的细节
营收和毛利两个关键财务指标勾勒了商汤持续增长的基本面 , 不过 , 增长之下的真相——由谁驱动、能否持续 , 还需要结合商汤各业务分部的具体表现来看 。
商汤营收由四大业务分部组成: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 。 其中 , 智慧商业和智能城市为商汤两大营收支柱 , 2021年营收各录得19.6亿和21.4亿人民币 , 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1.7%和45.6% 。
智慧商业和智能城市也是商汤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 其中智慧城市增速最快 , 由2020年的13.7亿同比增长56.5%至2021年21.4亿 , 其次是智慧商业 , 由2020年的14.9亿同比增长31.8%至2021年的19.6亿 。 另外 , 智能汽车业务营收的同比增速超16% 。
商汤在财报中表示 , 智慧城市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服务城市数量的增长和扩大产品组合并升级产品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 而智慧商业的增长原因大同小异:源自客户数量的增长以及产品升级 。
具体来看 , 2021年 , 商汤智慧商业的客户数量由2020年的848家同比增长8.7%至922家 , 智慧生活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8.9%至257家 , 智能汽车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6%至34家 , 智慧城市累计服务的城市数量同比增长48.9%至140座 , 新覆盖城市46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