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比mRNA疫苗更优?北大团队开发环状RNA疫苗:对奥密克戎等广谱


作为目前发现可以感染人的第七种冠状病毒 , 新冠病毒(SARS-CoV-2)肆虐两年多 。 其间 , 新出现的变异株在持续推动全球大流行 , 而对更有效、广谱的保护性疫苗的需求也随之持续存在 。
疫苗|比mRNA疫苗更优?北大团队开发环状RNA疫苗:对奥密克戎等广谱
文章插图

当地时间3月31日 , 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 , 题为针对SARS-CoV-2和新出现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CircularRNA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nd EmergingVariants) 。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环状RNA疫苗技术平台 , 以及据此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及其一系列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课题组博士后璩良、博士研究生伊宗裔和沈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魏文胜系通讯作者 。 此外 , 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曹云龙研究员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教授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彭小忠教授课题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课题组及黄维金课题组等均提供了支持 。
实际上 , 该研究于今年1月在预印本bioRxiv提前发布 , 而和团队在去年3月发表的bioRxiv论文相比 , 他们继小鼠后在恒河猴上也验证了他们开发的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三聚体受体结合域(RBD)的环状RNA疫苗(circRNA^RBD)能够引发有效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应答 。
研究团队指出 , 该项研究中制备的针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环状RNA疫苗(circRNA^RBD-Delta)对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具有广谱保护力 。 他们认为 , 该疫苗可作为具有广谱保护力的新冠候选疫苗 , 也为针对当前新冠变异株迅速传播的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
疫苗|比mRNA疫苗更优?北大团队开发环状RNA疫苗:对奥密克戎等广谱
文章插图

新疫苗的需求及mRNA疫苗技术制约 
论文中写道 , 随着疫情的发展 , 出现了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株 , 其中最严重的是奥密克戎(Omicron) , 该毒株现已成为全球大流行的主导毒株 。 其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携带30多个突变 , 其中15处位于受体结合域(RBD) , 导致此前研发的中和抗体的有效性显著下降 。
研究团队认为 , 尽管通过原有的SARS-CoV-2疫苗加强针接种后 , 可以部分提高其中和能力 , 但奥密克戎伪病毒的中和能力仍比野生型低4-13倍 。 这对现有疫苗的效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 突出表明迫切需要开发针对这种快速传播的变异株的有效疫苗 。
传统的灭活、病毒样颗粒等疫苗平台已被用于开发新冠疫苗 , 且证明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 当然 , 在这场疫情中 , 最受瞩目的是 , 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以极快的速度开发出来 , 并迅速被批准使用 。 而在此之前 , 该疫苗开发策略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 也从未被用于商业用途 。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突破性医学技术 , m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脂纳米颗粒(LNP)将mRNA导入体内来表达抗原蛋白 , 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 COVID-19爆发后 , 莫德纳的mRNA-1273、辉瑞/BioNTech的BNT162b2 , 这样的针对性的mRNA疫苗在多种疫苗类型中脱颖而出 。
不过 , 具有生产速度快、成本低 , 并且能快速应对病毒变异等优点的mRNA疫苗也有着一些短板 。 例如 , 其储存和运输条件较为苛刻(零下70℃) , 并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副作用 。
同时 , 魏文胜在提供给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的一份资料中还指出 , mRNA疫苗的修饰及递送技术均产生于国外机构 , 制约了我国mRNA疫苗及其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因此亟需发展新型、高效的疫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