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无人售货机、网上办事服务、使用共享单车被指三大智能障碍场景


超七成受访者遇到过智能技术障碍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 智能技术在生活场景中的覆盖率越来越高 , 并在许多场景下开始取代传统方式 。 虽然智能技术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 但其使用门槛也给一些人带来困难和麻烦 。
上周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 , 对116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74.4%的受访者遇到过智能技术障碍 , 60后受访者比例最高 。 无人售货机、网上办事服务、使用共享单车被指为三大智能障碍场景 。 71.0%的受访者希望引导数字服务方式与传统服务方式良好结合 。
74.4%受访者遇到过智能技术障碍
已经退休的张阿姨今年60岁 , 她感慨 , 每次陪女儿去医院产检 , 都要为扫码头疼 , 手机操作得不熟练 , 有时不知道应该点哪里 , 加上眼睛花得厉害 , 每次还得闺女替我操作 。 不然自己费半天劲儿也进不去医院大门口 。
在北京工作的朱小敏说 , 现在在高铁站、汽车站、公园等 , 经常能看到自动售货机 , 给人们带来很大方便 , 也能降低经营成本 。 但当遇到机器故障、不会操作等情况 , 问题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 反倒有些不便 。
朱小敏就有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 毕业那年 , 有一次去求职面试 , 口渴得厉害 , 正好看到地铁站口有自动售货机 , 赶紧去买水 。 扫码付款后等了好一会儿 , 机器就是不出货 。 没有工作人员可以协助解决 , 为了赶面试时间只好放弃 。 不但没喝上水 , 面试还差点迟到 。
调查显示 , 74.4%的受访者遇到过智能技术障碍 。 交互分析发现 , 男性(76.5%)遇到智能技术障碍的比例高于女性(72.8%) 。 60后人群遇到的比例最高 , 为85.2% 。
当下哪些生活场景经常出现智能技术障碍?数据显示 , 无人售货机(56.2%)最多 , 之后是网上办事服务(48.3%)和使用共享单车(47.1%) 。 其他主要还有:智能手机操作(35.8%)、乘坐公共交通(32.3%)、人工智能客服(27.0%)等 。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也提到 , 现在 , 很多超市、便利店倡导无人化管理 , 已经没有收银员了 。 又比如订外卖 , 不接受电话订餐 , 只能在手机端操作 。 但很多老年人不会用 , 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像年轻人那样享受服务和便利 。 他感慨 , 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但仍然还不够 。 日常生活中 , 还是有不少场景做得不够人性化 。
71.0%受访者希望引导数字服务方式与传统服务方式良好结合
从事服务行业的赵嘉对采访人员说:有一次我晨跑回来 , 在路口看到一个商贩卖水果 , 就挑了一些 , 结果付款时却被告知只能扫码支付 , 因为没有带手机 , 最后就没买成 。
81.1%的受访者感受到智能技术推进过程中的不人性化问题 。 交互分析发现 , 男性(84.2%)比例高于女性(78.7%) , 90后比例最高(84.8%) 。
朱小敏对之前一则报道印象深刻 。 一男子居住的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 , 因为担心信息泄露不愿刷脸 , 他一直是跟在其他业主身后进入 。 这让他两年多时间无法正常自由地出入小区 。 刚看到这则新闻时觉得有点好笑 , 但很快意识到 , 自己也正经历类似的境况——被智能化的服务方式‘裹挟’了 。
服务应该尊重和照顾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况 。 而不是‘一刀切’ , 只保留最新、最先进的方式 , 传统的方式就要被放弃 。 朱小敏希望 , 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社会服务中 , 因智能技术而带来的不人性化现象 。 引导数字服务与传统服务相结合 , 而非取代传统服务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