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芯片保卫战

上海芯片保卫战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韩璐编辑/鄢子为
上海是半导体重镇 , 其临港、张江、漕河泾、松江、闵行紫竹等地均有大型的芯片产业片区 。
当地的芯片产业有多重要?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统计 , 2021年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79亿元人民币 , 贡献了全国集成电路超过四分之一的销售额 。 上海集聚了全国近40%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 , 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 。
可以说 , 上海及周边地区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结构最均衡 , 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 。
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 , 到材料和设备 , 在芯片产业链的五大关键领域 , 上海均有龙头企业 , 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中微公司、上海新昇等 。
上海芯片保卫战
文章图片
上海半导体工厂如果停工停产 , 就会直接影响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产品的交付 。
“集成电路下游客户的芯片备货周期在一个月左右 , 重要料号备货周期约半个月 。 如果封控时间延长 , 终端客户库存吃紧 , 或将导致减产甚至停工 。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王品臻解释道 , 终端产品交付期变长 , 会对消费者体验造成影响 , 国内品牌对国内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会比国外品牌高 , 影响更大 。
临危应对
单就晶圆厂来说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是上海产能规模最大的两家 。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 , 其在上海的300mm晶圆厂是公司最先进的FinFET工艺晶圆厂 , 14nm及改进型的12nm工艺晶圆片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 可月产3.5万片 。
华虹半导体资历更老 , 成立于1996年 , 其芯片制造核心业务分布在浦东金桥、张江、康桥和江苏无锡四个基地 , 运营3条8英寸生产线、3条12英寸生产线 。
上海中微和新昇 , 也是半导体细分领域的龙头 。
中微公司有18年的历史 , 总部位于上海 , 主要生产刻蚀设备、MOCVD设备 , 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龙头 。
上海新昇 , 已成立8年 , 在临港新片区办公 , 公司主要为下游芯片制造企业提供12英寸大硅片等关键原料 。 为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自主可控的目标 , 上海新昇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 。
上海疫情初期 , 半导体龙头厂商做好了短期封控的准备 , 工厂实行封闭管理 , 基本能够维持营运 。
比如 , 3月底 , 中芯的部分员工住进集体宿舍 , 采用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 , 实现“两点一线”的闭环管理 。
华虹召回超过五个厂区、超过6000名员工驻厂 , 将会议室改建成临时卧室 , 并自制淋浴房 , 全程进行闭环管理 。
上海芯片保卫战
文章图片
(华虹集团驻厂员工来源:华虹集团官方公众号)
接到封控通知后 , 上海新昇组织协调近400名员工在凌晨进入公司 , 保证生产 。 中微公司则安排100多名员工到公司坚守岗位 , 并邀请餐饮公司派驻8位工作人员随行 , 带了一周的食物 。
上海新昇副总经理谭照光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生产设备和产线保持24小时运转 。 设备如果停止后再复工 , 可能会造成损坏 , 或者是需要工艺参数的调试 , 挑战蛮大的 。 在全球芯片紧缺的情况下 , 一旦断供 , 就会影响整个下游供应链 。 ”
艰难运转
封控延续到4月中旬后 , 加上疫情外溢影响 , 制造业工厂维持运营变得更难 。
王品臻告诉《21CBR》采访人员 , “工人情绪不稳定 , 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出货转运不稳定 , 即时不停工 , 产能利用上也会有一定的降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