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成都短视频运营干货

智能手表|成都短视频运营干货

一、短视频的原理

很多人都喜欢“神化”短视频 , 把它当做是比亲爹还要重要的存在 , 每天钻头觅缝研究平台的推荐机制 , 当然 , 研究机制没有错 , 但若是内容不好 , 怎么可能涨粉?受过苦的韭菜们都有发现那些号称教你怎么做短视频的老师有一个习惯将涨粉、点赞传递一种“只要用了他的技巧必涨粉”的观念 。 这种观念简直就是不攻自破 , 观众的关注与否完全是一种主观意识 , 他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击关注 , 而不是因为你的一些技巧而来关注你 。 粉丝量高的达人都有三个核心要素——差异化内容明显(ip标签)——易被人记住——内容能够灵活调节 。 短视频的原理很简单 , 首先设定一个能让人记住的标签 , 比如漂亮姑娘的田园生活(李子柒)、喜闹没心没肺的搞笑姑娘(疯产姐妹)、“表面和谐”的家庭趣事(疯狂小杨哥)等等 。
所谓的涨粉技巧压根不存在 ,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你的内容能够吸引人 , 才能有流量 。 咱们将这一点放大来看 , 跳出短视频领域纵观整个影视圈 。 基本上你能够叫的出名字的电影明星 , 都有他们自成一套的表演体系 , 国内的成龙式动作片 , 漂亮国的小李子式“情绪多变”演技风格 , 这些都是仅属于他们的标签 , 再结合我刚才所说的三个要素 ,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别人内容能火而你的火不了的原因了吗?
接下来就是具体内容的梳理了 , 短视频是一个极具主观的东西 。 所以你根本没有必要去迎合所有观众 , 你只需要去影响一部分就足够了 。 比如面对20岁到25岁 , 你可以说职场、可以说梦想、可以丧也可以呼吁阳光 。 当你理解透了这一层面 , 你就知道该做什么样的方向 , 做什么样的账号了 , 我不说太多 , 一切还是实践中去摸索 。
二、短视频的结构
大家有没有看过《唐人街探案3》?这是一部褒贬不一 , 饱受争论的电影 , 整部电影全是剧本套路 。 你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每隔三到五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个反转?就必定会有一个笑料或是什么什么样的反转 。 这就是编剧们常用的“叠反转” , 周星驰电影也喜欢这样用 。 只不过唐人3实在太过分了 , 估计写这个剧本的编剧基本没有动什么脑筋 , 往上丢反转就行了 。
你可别小瞧了“叠反转” , 某音里的所有伪日常账号都是叠反转 , 最典型的就是“疯产姐妹” , 每几秒必有反转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保持视频的节奏不会拖沓——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完播率 , 因为想要别人点赞以及关注 , 第一要点就是“看完” 。 不断的反转会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 都想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 ,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用的方法 。 一条火的视频内容一定是在无形中安插了这几个要素 , 缺一不可 。 短视频火的不是选题好不好 , 而是内容有没有互动性 。
三、短视频行业现状——平台和内容创作者
在短视频产业链中 , 上游主要包括了UGC、PGC在内的大量内容创作者 , 这是整个短视频产业链的核心 。 下游则主要包括了短视频平台和其他分发渠道 , 其中短视频平台是短视频内容最主要的生产场所 , 之后在平台内外进行多渠道分发 。
内容创作者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能力和产品迭代能力 。 短视频从最初草根自发创作、内容相对粗糙的UGC阶段逐步走向PGC阶段 。 层出不穷的内容创作者正在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 如何保证产品的迭代能力 , 延长生命周期 , 是内容生产端自身急需解决的问题 。 当前被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如广告植入、电商、引导应用内消费等 , 其投放载体都是非常头部化的PGC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