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史称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实属名不副实,而最务实的《左传 泓水之战因谁空谈仁义错失机会

宋襄公以仁义起家,也以仁义覆败 。洪水之战是他以仁义指挥战争彻底失败的战例 。
基本内容
宋襄公(?~前637),春秋时期宋国君(前650~前637),宋桓公之子,子姓,名兹甫,于公元前650年即位 。宋国原本是周初商代贵族微子启的封国,现在是豫东、苏、鲁、皖的接壤地区,都城是商丘(今河南商丘) 。到了宋襄公,国势越来越强,称霸中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
公元前645年和643年,齐国霸权的管仲和齐桓公相继死亡 。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君位而内讧,易牙勾结宫中权势,立公子为君 。由于内乱,齐国也逐渐衰落,完全失去了霸主地位 。公元前642年,雄心勃勃的宋襄公趁机与曹、卫、诸等国出兵讨伐齐国,支持逃到宋国避难的公子昭成为齐国君(即齐孝公) 。宋襄公此举受到了各诸侯国的称赞,宋国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宋襄公一心想继承齐桓公的地位,自己 定齐有功,野心越来越大,试图称霸中原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发起鹿上(宋地,今安徽阜阳南)之盟 。对此,宋国重臣公子目夷(宋襄公的妾兄弟)多次劝诫宋襄公说: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左传·希公二十一年)但正梦想霸主的宋襄公并没有接受目夷的劝说 。他再次邀请各国在宋国开会,商议会与各诸侯国签订盟约,以提高声誉 。同年秋,宋襄公又约楚、陈、蔡、郑、许、曹等国之君会盟于盂(宋地,今河南睢县境) 。赴约时,宋襄公不听目夷劝告,坚持不带兵马,而楚国则设伏于盂,逮捕宋襄公 。后来楚国起兵伐宋,却遭到了目夷领导的宋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宋襄公
【旧史称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实属名不副实,而最务实的《左传 泓水之战因谁空谈仁义错失机会】,楚军长期围宋都数月,无法征服 。经鲁熙公调解,宋襄公被楚国释放 。

旧史称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实属名不副实,而最务实的《左传 泓水之战因谁空谈仁义错失机会

文章插图
纵观宋襄公一生的所作所为,他其实是一志大才疏之人 。齐桓公死后,诸侯中楚国最强,楚成王实际上称霸中原 。宋国本是一个弱国,国小力单,本来无法称霸,但宋襄公却自不量力,一意孤行,试图与楚争霸 。在与楚国的政治较量中,宋国始终处于劣势,一败再败 。在决定自己命运的洪水之战中,他大讲仁义道德,坚守古代不鼓不成列的决斗战术,拒绝乘敌半渡、未阵而击 。结果他被打败死了,被世人嘲笑 。毛泽东称之为愚蠢的猪仁义 。宋襄公的争霸实际上是在为楚国确立其霸主地位铺路,俗话说u2018宋襄霸业u2019年,其实是楚成霸业 。老史称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实在名不副实,最务实的《左传》也没有霸许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