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汉朝刘邦谥号

刘邦的庙号是“太祖”(创基立业故为太祖) , 谥号是“高皇帝”(功德盛大故为高皇帝) , 所以“高祖”并非刘邦的庙号 。由于《史记》与《汉书》都多次称呼刘邦为高祖 , 可见高祖在汉朝时就是人们对刘邦的普遍代称 。

刘邦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汉朝刘邦谥号

文章插图
刘邦庙号是“太祖” , 谥号是“高皇帝” , 为何后人称他“汉高祖” 。
刘邦是中华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之一 , 也是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 庙号是“太祖” , 谥号是“高皇帝” 。为何后人常称呼他为“汉高祖”呢 , 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
一 , 刘邦庙号与谥号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前195年6月1日) , 汉高祖刘邦逝世 。五月(6月) , 群臣拥立皇太子刘盈即位 , 即汉惠帝 。汉惠帝即位后立即与群臣商议父亲刘邦的庙号与谥号 。
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 , 拨乱世反之正 , 平定天下 , 为汉太祖 , 功最高 。”上尊号为高皇帝 。(史记·高祖本纪)
群臣都回答说:“高祖出身平民 , 平定乱世使天下重返正道 , 是汉朝的太祖 , 功劳最高 。”接着群臣就为刘邦上谥号“高皇帝” 。
可见刘邦的庙号是“太祖”(创基立业 , 故为太祖) , 谥号是“高皇帝”(功德盛大 , 故为高皇帝) , 所以“高祖”并非刘邦的庙号 。
由于《史记》与《汉书》都多次称呼刘邦为高祖 , 可见高祖在汉朝时就是人们对刘邦的普遍代称 , 并非庙号太祖之误 。
二 , 为何称高祖
船长认为刘邦之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为“高祖” , 就是来源于谥号“高皇帝”和“帝者太祖” 。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 , 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恆 , 已立为孝文帝 , 薄太后子……(史记·高祖本纪)
首先西汉与东汉皇帝的称号大都是“汉某帝” , 如汉武帝与汉光武帝 。而刘邦在《汉书》的传记也被称为“高帝纪” , 在《史记·三家注》中更是多次被称为“高帝” 。
可见谥号在汉朝是对皇帝最常用与最为重要的称呼 , 所以刘邦“高祖”称呼中的“高”来自谥号“高皇帝”无疑 。
“礼谥法无‘高’ , 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 , 故特起名焉 。(史记·三家注)
其次东汉时期的史学家张晏曾专门为《汉书》做注解 , 提到谥号原来没有“高”字 , 就是因为刘邦建立了灭秦亡楚的极大功劳 , 这才能建立汉朝 。
所以汉朝人为了纪念刘邦所立的大功 , 这才专门在谥号里面多加了个“高”字 。这就更加证明“高”是汉朝人对刘邦的专用称号 , 来自谥号无疑 。
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 , 以岁时祠 。(史记·高祖本纪)
再次古时皇帝死后 , 子孙要在太庙为其立牌位 , 时常前往祭祀 。汉惠帝为了纪念父亲刘邦 , 还下令各地郡国普遍建立高庙 , 为以后历代汉朝皇帝沿袭 , 所以汉朝人都会祭祀的人就是刘邦 。
刘邦在汉朝太庙的牌位就是他的庙号“太祖” , 但祭祀刘邦的庙宇却称为“高祖庙”或“高庙” , 可见刘邦谥号重要性的程度远在庙号之上 。
有司皆固请曰:“……高帝亲率士大夫 , 始平天下 , 建诸侯 , 为帝者太祖 。诸侯王及列侯始受国者皆亦为其国祖……”(史记·孝文本纪)
从次刘邦“三载亡秦 , 五年灭楚” , 这才有了汉朝及刘姓诸侯王 , 所以刘邦被他们视为“帝者太祖” 。
虽然秦始皇首创“皇帝”称号 , 但汉朝初年否认秦朝正统性 , 认为汉朝直接承袭周朝德运 , 所以在汉初的人眼里刘邦就是首个合法皇帝 , 就是“高皇帝为皇帝之太祖” , 简称“高祖” 。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 , 中古有号 , 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 , 则子议父 , 臣议君也 , 甚无谓 , 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 , 除谥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
然后汉朝恢复了被秦始皇废除的谥号制度 , 而谥号在周朝已经延续了八百多年 , 秦朝只废除了十五年 , 所以谥号对汉初的人影响很深 , 而刘邦又称自己“弃秦继周” , 谥号就理所当然成为当时人们对皇帝最常见的称呼 。
庙号则被周朝弃用超过八百年 , 秦朝也没恢复 , 所以汉初对庙号的使用并没有那么规范 , 庙号“太祖”使用次数也不多 , “高祖”是世人对刘邦最多的称呼 。
孝武之世 , 文章为盛 , 太初改制 , 而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 , 服色数度 , 遂顺黄德 。彼以五德之传 , 从所不胜 , 秦在水德 , 故谓汉据土而克之 。(汉书·郊祀志)
最后汉朝直到汉武帝时才承认秦朝的合法性 , 承认秦朝是继周朝之后的正统皇朝 , 所以秦始皇才是真正的“帝者太祖” , 导致汉朝此后很少使用庙号“太祖”称呼刘邦 。
【刘邦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汉朝刘邦谥号】况且汉朝用“高祖”称呼刘邦已经近百年 , 而司马迁的《史记》正是成书于汉武帝时代 , 所以司马迁才多次用“高祖”称呼刘邦 , 导致后人误以为刘邦庙号“高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