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渊有几个儿子啊 唐王李渊有几个儿子


唐王李渊有几个儿子啊 唐王李渊有几个儿子

文章插图
李渊的野心究竟有多大?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看,就懂了
李渊最初出现在隋史中,他的形象是一个积极参与镇压各地起义、维护隋朝统治的正面形象,而后不久,他却成为了进军长安、推翻隋朝统治的领袖 。
在外人看来,李渊出身贵族,与隋炀帝为表亲,关系紧密,尽管最终起兵造反,似乎也是他的不得已而为之 。
确实,人们往往认为是在农民起义者直接威胁到李渊这个贵族的利益时,李渊才起兵长安,将江山收入囊中 。
【唐王李渊有几个儿子啊 唐王李渊有几个儿子】但真实的李渊却并非是这般简单之人,他早已经将自己的野心暴露了,只要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就能明白他的野心究竟有多大了 。
“四子之名”下隐藏的野心
李渊是对天下早有企图的,四子的名字代表的正是他对天下的一步步谋划 。
长子李建成;众所周知,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对于长子的重视不言而喻,在贵族宗室中更是如此 。而李渊为自己的长子起名“建成”,也正蕴含了他的雄心壮志——建功立业、建国功成 。
次子李世民;“世民”是济世安民之意,李渊取下这个名字也是深深明白,在建国功成后便要济世安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已然是李渊对夺取天下后的试想 。
三子李玄霸;所谓天地玄黄、争霸天下,“玄霸”之名便是表达了李渊对未来争夺帝位的决心,他李渊必有一番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 。
四子李元吉;“元吉”便是大吉洪福、大吉随身之意,在封建王朝中,人们对于气运十分重视,天子气运更是如此,若是没有气运,又如何能够成功召令天下呢?
而按四字顺序排名,他们的名字也就是寓意着“建国、安民、夺帝、大吉”的道路,足以可见,李渊是早有称帝之心的 。
既然李渊对建立李家天下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步步谋划,如此野心,李渊又是否有能力实现呢?
从隋朝贵族到唐朝皇帝的“进阶之路”
李渊本是隋朝贵族,身份地位已然不低,但他的野心又何至于此,待到隋朝末年,各方暴乱,也让李渊意识到时机已到,故而揭竿而起,谋求属于李家的天下 。而李渊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
李渊出生于门阀世族,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而生母同样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之女,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的亲姐妹 。
与隋皇室的这一层关系使得李渊年仅七岁时,就袭封了父亲的唐国公爵位 。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而李渊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表面为太原留守、镇压农民起义,但实际是为了向各地募兵 。
李渊比之同期起兵的王世充、刘武周、窦建德等人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他皇亲贵族的身份,他的起兵在日后来说会是更加地名正言顺,自然看好跟随的人也就更多了 。
因此,李渊在短期内迅速号召了各地的反隋人士,李渊的实力也迅速壮大 。
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四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以长子李建成为左军,次子李世民为右军,自己领中军,以猛烈的攻势向长安挺进 。
而这一路可谓十分顺利,隋朝早已失去民心,不堪一击,而李渊军队则气势如虹,常胜不衰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渊就攻下了长安,称帝建唐,年号武德 。
在这条通往“帝位”的道路上,李渊无疑是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野心,一如他当初为四个儿子取的名字一般 。可当他逐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时,四个儿子的结局却令人遗憾 。
野心逐步实现,四子结局却大为迥异
李渊实现了自己的野心,算得上是圆满,但与之相反的是,李渊四子的结局却是充满遗憾的 。
从起兵之初,李渊每日便是在经历无数的战斗,片刻不得停歇,待他终于攻占长安,建立李唐天下后,他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谋略 。
李渊确实是想以仁政治天下,一如“世民”所寓意的那般济世安民 。于是进入长安之后,李渊的首要之举是废除隋炀帝的各种暴政,安抚百姓 。
李渊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则是与各个王爵建立关系,使得唐朝基业能够迅速稳固下来,实现了他所期望的“济世安民” 。而“争夺天下、大吉鸿福”从李渊称帝之后自然也是实现了的 。
如此看来,李渊也算是圆满了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所有预想,但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是,自己四个儿子的结局,四子之中,三人皆是不圆满 。
三子李玄霸年仅16岁便夭折了,还未曾随李渊征战;而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也因玄武门之变被杀,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人 。
学李渊的“步步为营”,却不可能学“兄弟相残”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强大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身上有太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单从他对天下的一步步谋划中就可见他是一个善隐忍、有大局观的人 。
历史上王朝更替大多分为两种,自下而上的起义以及外部民族的侵略 。
前者的典型有汉朝、唐朝、宋朝以及明朝,但除却唐朝的建立者之外,其他三个朝代的开创者皆是农民出身,是暴政祸害下揭竿而起、一步步被潮流推着向前的农民起义 。
可以说,他们在踏上开国这条路的时候、甚至于到临门一脚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没有多大野心和明确的规划 。
李渊则是作为贵族,在看到隋朝繁荣表面下的“深渊”后,他早早便为李家谋划了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谋略布局多年,只为一举成功 。
历史也证明了,李渊的抉择之路是正确的,才有了历史上的大唐帝国 。
但李渊也有不可取之处,例如他“高高挂起”所致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家兄弟手足残杀 。
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激烈,而拥有决策权的李渊却没有当机立断,以至于两人的争夺愈发激烈,直至爆发玄武门事变 。
实际上,若是李渊想避免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厮杀也非难事,但他终归没有站出来 。
原因诸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是为了选择出一个更能开拓李唐江山的君主罢了 。
李渊拥有一个帝王应有的魄力和狠绝,但却算不得是一个好的父亲 。所幸,兄弟相残虽令人遗憾,最终胜利的李世民并没有辜负李渊和李唐,终将唐朝带入了繁荣的盛世 。
小结
毋庸置疑,作为一代帝王,李渊是功业卓著的,他既是李唐王朝的开创者,也是延续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王朝的奠基者,单论这一点,李渊的野心和谋略心计都是不可小瞧的 。
若是二者缺其一,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的人都不会是李渊了 。
正如一些史学观点所说“李渊是被低估的有为帝王”,一个有身份、有谋略的人如何会是碌碌无为的 。
但可惜的是,李渊晚年是对不起他前面所付出的,当断不断、二子相争导致政变,这才造成了他一生功业被蒙上了层层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