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何卖身葬父母呢 古代女子为何卖身葬父母


古代女子为何卖身葬父母呢 古代女子为何卖身葬父母

文章插图
这天,瑛子和一些七八岁的女孩被带到隆氏祠堂前 。她爸死了好几天了,没有钱埋,都快臭了 。
隆氏祠堂选河姑,这是她卖身葬父唯一的机会 。
女孩们望着眼前一脸凶杀的隆老太太,胆小的一边哭泣一边往后躲 。
只有瑛子,她慢慢地挪到了最前面 。
明知被选中的河姑,过不了几年,就会被生祭给河神,她也要往前站,要来当这个河姑 。
老太太瞥了她一眼,骂道:“丫头,你有疯病吧!”
瑛子看着隆老太太满脸那深得可以夹死蚊子的皱纹,怯生生地说:“我想当河姑 。”
隆老太太大笑,捏着瑛子的脸,咬着牙,狠狠地说道:“你爸是不是告诉你,当了河姑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永世荣华富贵?说!”
瑛子眼里噙着泪,被吓得说不出话来,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半天,才弱弱地说:“我爸死了,还没钱埋,快臭了!”
旁边老妈子人觉得晦气,叫人将瑛子拖出去,可还没走多远,只听老太太突然说了一声:“拖——回——来!”
被拖回来的瑛子已经吓得没了力气,老太太问瑛子:“你还没告诉我,为啥想要当河姑呢?”
而这一次,瑛子终于道出了卖身葬父的真实原因 。
这就是电视剧《娘道》开始,瑛子卖身葬父的故事 。
在电视剧或者书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古代的女子卖身葬父的剧情 。
人死不就是挖坑埋掉的事吗?至于要卖身吗?
瑛子作为一个死了爹没钱埋的孤女,在即使知道被选为河姑后,几年就会失去生命,她也要当这个河姑 。
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没有钱埋父亲吗?可能现实情况,比我们想的更加复杂一些 。
卖身葬父的由来文学作品里面,经常会有卖身葬父的桥段,说某位姑娘家里父母死后,没钱安葬,就插根稻草在头上,到集市上一跪,说要卖身葬父 。
这样的桥段让人感动不已,而且姑娘们通常还容易遇到贵人(男主角),从此脱离孤苦漂流的生活,开启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 。
那么,古代真的有卖身葬父的事情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典故的由来 。
汉董永,家贫 。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二十四孝》
翻译过来,就是说:汉代的董永家里很穷,父亲死后,他就卖身借来钱安葬父亲 。
去打工还钱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个女子,要做他妻子 。
到了地主家,地主让他们织好300匹布才能回去 。
于是,女子施法,仅仅一个月就织完布,还清地主家债务,两人一起回家 。
走到那棵他们相见时的大槐树下时,女子和他告别,再也没有回来 。
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卖身葬父的主角是董永,并不是什么姑娘 。
董永是东汉人,在卖身葬父这个故事中,他确实得到了不少好处,不过应该不是和仙女结婚,而是被举荐为孝廉,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
因为卖身葬父被怀县县令举荐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 。
我们知道,从汉武帝开始,崇尚儒家思想,于是就有了“举孝廉”这个自下而上的官员选拔机制 。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而之后的封建王朝都以儒家思想作为基础,这也加速了《二十四孝》中故事的传播 。
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会把《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翻刻一遍,在各种祠堂和庙宇的墙上,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绝对是主流绘本 。
所以,在古代,卖身葬父这种事情应该是有的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统治者推行倡导,给的好处足够多,那么下面的人一定会趋之若鹜 。
简单对标一下,像我们小时候有小朋友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在马路边上等着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有木有!
为什么要卖身葬父那么,问题来了,父亲死了,挖个坑埋了就是,为啥要丢人现眼的卖身葬父呢?
这里面有3个原因:
没地方埋
自己埋了以后会有麻烦
为了给自己一个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点 。
首先,在封建统治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不管是哪里的山啊水啊,都是皇帝或者皇帝分封给别人的,老百姓你要用地埋,是不是要找主人商量一下?
这一商量,怎么办,你空手白拳,除了后半辈子,还有什么能和别人交换的呢?
这时候,小男孩就出卖自己后半生的劳动力,小女孩除了出卖劳动力,还可以出卖一丢丢地色相,说不定混得好,还能做个姨太太,成为半个主子呢 。
所以,卖身葬父的本质就是,把自己后半生的劳动力打包做为商品,以物易物来换取一块安葬亲人的地皮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确实也算是公平交易 。
其次,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户籍制度了 。
到秦汉时期,户籍制度已经相对完善,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的户口登记状况上报朝廷 。
到了明朝,国家还给每户发户贴,上面内容详实 。
大家可以拿我们自己的户口本出来看一下,基本上我们现在户口本上有的,那时候的户贴上都有,我们现在户口本上没有的,它上面也有(比如:户种这一栏) 。
那么,这就有问题来了,一般户贴中,家中户主都是老爹,女孩出嫁前,户口在娘家,男子成家后,如果要分家,才能自立门户,否则,户籍依然是在父亲家里 。
那么,如果随便挖个坑把父母埋了,官府那里会怎么办?怎么销户?
我们都知道,现在人死后要去销户都要拿着医院的死亡证明,那时候也没这个东西,你说你把父亲埋了,官府也不信啊,到时候,要么按照原有的户口来给你征收赋税,要么就将你纳入黑户,哪一件都是你吃不消的 。
所以,女子要卖身葬父,也是想着能够在政府的规定内把家人的后事办了,以免以后麻烦,同时,也让自己的户口有个落脚地 。
最后,我们也知道,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是相当严重的 。
女性在社会中并不能得到尊重,在有父母在的情况下,生活尚且艰难,更不要说没有父母家人庇护了 。
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一个男孩,或许还可以在村中吃百家饭勉强长大;
而一个女孩,独自一人流落在外,过不了几天,就会成为村子里各类流氓混混的发泄对象 。
与其说到时候被当作公共厕所,还不如放手一博,卖身葬父,说不定还能遇到一个善良人家,过上简单的生活 。
所以,作为失去父母庇护的孤女,卖身葬父是她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中,相对比较好的一个 。
卖身葬父的好处此外,卖身葬父还有几个好处,我们也一起来说说:
不会被饿死
有机会翻盘
可以给父母一个安息的地方
在文章开头,我讲了《娘道》中,瑛子卖身葬父的故事,在最后,隆老太太问瑛子,为什么要当河姑,瑛子的回答是“饿”!
这也道出了许多人卖身葬父的原因,快饿死了,不是为父母找块地,而是给自己找口饭吃 。
以前就听老年人说,逃荒时,走着走着就有人躺下了,亲人都不带流眼泪的 。
所以,卖身葬父与其说是彰显孝道,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活路,找个可以依附的主人 。
因为穷,已经快活不下去了,即使不用葬父,她也是要卖身的!
而一旦有人收留,不管是干脏活累活,还是陪吃花酒,总归是可以填饱肚子的 。
为了活命,卖身也不算什么 。
而《娘道》的故事精彩还在后面,瑛子因为选择当河姑,而活了下来,在几年后,准备将她生祭河神时,土匪抢劫,她掉进河里,之后又兜兜转的,居然成为了隆家的少奶奶!
或许,大多数卖身葬父的女孩并没有这么好的命,但是,人活着就算是有希望吧,只要有人买了去,总是有点机会的 。
在古时候,许多穷人家父母将自己家女儿卖出去当童养媳或者去大户人家当丫鬟也是这样的心理 。
跟着自己,可能连饭都吃不上,去人家家里,苦点累点,总能吃上一口饭,不至于饿死!
所以,卖身葬父也是穷人家女孩给自己未来的最后的一点希望 。
最后,在古代以孝治世的时代毕竟是多数,一个人如果不孝,会被人戳一辈子的脊梁 。
虽说自己是活命,贱卖自己,但是能有一张遮羞布,为什么不要呢?
万一哪一天真的能够当上少奶奶,有这点为人孝顺的好名声,也会给自己加分不是吗?
像董永这样,卖身葬父后,留得一世美名,不也是挺好的吗!
后记综上所述,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相信,在古代一定会有卖身葬父这样的事情存在 。
并且非常合理,大家各取所需,公平交易 。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未来无限的时间和力气 。
【古代女子为何卖身葬父母呢 古代女子为何卖身葬父母】想一想,小姑娘小伙子卖身葬父还有人买,那老头子老太太估计连买的人都没有,岂不是更加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