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窦婴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文章插图

在众多有关汉武帝的影视剧中 , 由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绝对是比较经典的一个版本 , 这部剧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剧情都比较符合真实历史上的汉朝 。但影视剧毕竟是娱乐大众的产物 , 编剧在结合历史的基础上必然会对剧情进行艺术加工 , 《汉武大帝》也不例外 。这部剧中牵涉到了一个疑雾重重的千古谜案 , 历来史家对这个案件的细节不断进行猜测 , 《汉武大帝》中给出的答案只是其中一个猜测 , 而不是信史 , 因此我们不得不就此发一段议论 。这个谜案还得从一个叫窦婴的人说起 。
一、景帝时窦婴事迹窦婴 , 听这名字就应该知道是窦家的人 , 窦家在两汉前期都十分有势力 。汉文帝的皇后 , 也就是汉景帝的母亲 , 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窦太后 。窦太后历经三朝 , 汉武帝即位之后 , 很大一部分权力依然掌握在窦太后手中 。
窦太后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 , 算是外戚 。窦婴本来和窦太后的关系不错 , 但却因为一次谏诤 , 从此便被窦太后给记恨上了 , 甚至于被窦太后从窦家除了名 。事情发生在一次家庭宴会上 , 当时汉景帝、梁孝王(汉景帝之弟)和窦太后正在饮乐 , 汉景帝可能喝高了 , 竟然说出了“千秋之后传梁王”的话 , 意思就是说 , 等他死了 , 皇位就传给弟弟梁孝王 。
汉景帝
窦太后其实心里面一直想要汉景帝立梁孝王为皇储 , 一听汉景帝说这话 , 心里十分开心 。但就在此时 , 窦婴不合时宜地站了出来谏诤道:“天下者 , 高祖天下 , 父子相传 , 此汉之约也 , 上何以得擅传梁王!”这天下乃是汉高祖打下的 , 父子相传的规矩也是高祖定的 , 你怎么能把皇位传给弟弟梁孝王呢?
这一番话让汉景帝酒醒了不少 , 此后也不再说什么要传位给梁孝王之类的话了 。但窦婴却被窦太后给记恨上了 , 不仅将窦婴从家族中除名 , 还剥夺了他朝请的权力 。
窦太后气坏了
但是窦婴毕竟是个有能力的大臣 , 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得依仗他 。孝景帝三年 , 因景帝打算削藩而引发七国之乱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 窦太后和汉景帝便想起了窦婴 , 窦婴估计是憋着一肚子怨气 , 坚决说自己不能够胜任统兵 。窦太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之处 , 于是安慰窦婴说:“天下方有急 , 王孙宁可以让邪?”
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 , 窦婴明明只是一个外戚 , 但是窦太后却以王孙视之 , 这或许暗示了窦家在当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 也为后面那件谜案提供了线索 。不管怎么说 , 窦婴终究还是披甲上阵了 。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 , 负责“守荥阳 , 监齐赵兵” 。窦婴坚守住了门户重地荥阳 , 为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创造了条件 , 因其劳苦功高 , 战乱平定之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
窦婴
窦婴的身价暴涨 , 史载“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 , 条侯、魏其侯 ,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 窦婴此时俨然成为了朝廷的政治新秀 , 之后景帝立刘荣太子 , 还让窦婴担任太子的老师 , 但很快刘荣就被景帝废黜 , 窦婴据争不得 , 一怒之下便辞官归隐 , 暂时淡出了朝堂 。
二、武帝时窦婴事迹窦婴隐居后不久 , 在其宾客的劝说下 , 又重返朝堂 , 但权势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炽盛了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 , 因其能言善辩 , 机灵聪明 , 深受王太后的喜欢 , 汉景帝在世时还封田蚡为武安侯 , 地位大致与窦婴相平 。
武帝时 , 窦婴终于当上了丞相 , 而田蚡也在王太后的操作下担任了太尉一职 。但是很快 , 两人就因为同一件事相继被免职 。汉武帝初即位 , 喜好儒术 , 恰好窦婴、田蚡也好儒术 , 于是向汉武帝推选了儒生赵绾、王臧等人任御史大夫与郎中令 。推选儒生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 但很快汉武帝和赵绾等人便掀起了一阵改革 , 包括招揽儒生、设明堂、兴礼制、令列侯就国而不是待在京城等等 。
田蚡
当时窦太后依然在世 , 而历经文景两朝的窦太后倾向于黄老之术 , 对于儒家学说十分反感 , 汉武帝掀起的这阵改革 , 牵涉到了列侯的利益 , 这些列侯便跑到窦太后面前哭诉 , 恰好窦太后对赵绾等人企图将她排挤出权力中心的行为十分不爽 , 于是顺水推舟罢斥了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 , 而赵绾和王臧最后因为此事死在了大牢里 。汉武帝的第一次治国尝试就这样被窦太后扼杀在了摇篮里 。汉武帝贵为天下之主 , 但国家权力却依然掌握在窦太后手上 , 这给刚刚即位的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年轻的汉武帝
窦婴和田蚡虽然同时被罢免 , 但是田蚡凭借着国舅的身份依然权势炽热 , 史载“天下吏士趋势利者 , 皆去魏其归武安” 。建元六年 , 窦太后溘然长逝 , 窦婴失去了最后的依仗 。汉武帝在紧接其后的人事安排中 , 任田蚡为丞相 , 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 偏偏窦婴受到了冷落 , 这表明窦婴已经渐渐偏离了政治中心 。
窦家虽然日益衰落 , 但是毕竟余威仍在 , 而新兴的外戚势力田蚡以一种新的姿态参与到了最高权力的分配之中 , 这让看似掌握了大权的汉武帝十分不安 。《史记》中记载 , 田蚡凭借其丞相的身份和姐姐王太后的缘故 , 大肆揽权 , 不仅往朝中安插自己的人 , 同时还贪得无厌极力揽财 , 史称田蚡“治宅甲诸第 。田园极膏腴 , 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前堂罗锺鼓 , 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 。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 , 不可胜数” , 这气焰俨然比当年的窦婴还炽盛几分 。
这三方的矛盾冲突 , 为之后的那件谜案埋下了伏笔 。
三、田窦相争 , 疑雾重重窦婴失势之后 , 宾客多离他而去 , 唯有一个叫灌夫的人还喜欢和他来往 。灌夫乃一介武夫 , 喜酒好胜 , 性果敢冲动 , 曾经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功绩 , 闻名天下 , 但之后因为喝醉酒打了窦太后的弟弟而被赶到燕国做丞相 , 但不安分的他最后还是被免了官 , 回到了长安闲居起来 。
灌夫在免官之后灌家也日渐失势 , 所以灌夫和窦婴有同病相怜之感 。《史记》记载“两人相为引重 , 其游如父子然 。相得欢甚 , 无厌 , 恨相知晚也” , 两人相交甚好 , 只恨晚认识了这么多年 。
窦婴、灌夫与田蚡的恩怨开始于田蚡的一次恶作剧 。话说田蚡有一次对灌夫说不日将拜访窦婴 , 灌夫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窦婴 , 到了约定的那天窦婴做好了一切准备 , 只等田蚡到来 , 但田蚡却迟迟不来 。窦婴与灌夫便来到了田蚡府上 , 只见田蚡躺在床上 , 灌夫和窦婴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人耍了 , 灌夫哪忍得了这等羞辱 , 当场就对田蚡口吐芬芳(史载:语侵之) , 最后还是窦婴将田蚡给生生拉走了 。
灌夫
但是让田蚡记恨上窦婴、灌夫等人的是接下来的一件事 。田蚡想要窦婴城南的田 , 便让自己的仆人籍福去找窦婴 , 没想到窦婴和灌夫不但拒绝了籍福 , 灌夫还将籍福臭骂一顿 , 这让籍福怀恨在心 , 他在回去复命时对田蚡说“魏其老且死 , 易忍 , 且待之” , 意思就是说窦婴都老得不像样了 , 离死不远了 , 你还是再等等吧 。田蚡知道自己被拒绝之后 , 玻璃心的他就更加记恨这两人了 。
报复的机会很快就摆到了田蚡面前 。这日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儿为夫人 , 王太后下令所有贵胄都得去祝贺田蚡 , 窦婴拉着灌夫也去了 。在宴会上 , 因为众人对窦婴失礼 , 灌夫又把田蚡等人骂了一顿 。田蚡再也忍不了了 , 上书弹劾灌夫对他大不敬 , 史载“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 , 皆得弃市罪” 。窦婴也明白事态已经扩大 , 但灌夫也是为了维护他才得罪了田蚡 , 所以窦婴不可能坐视不理 , 他马上给汉武帝上书替灌夫辩护 。
本来此事只是一件小事 , 但因为牵涉到了两家外戚势力 , 所以汉武帝不得不重视起来 。窦婴上书之后 , 汉武帝便在宫中召开了御前会议 , 让窦婴和田蚡各自陈述理由 , 还让众多朝臣做裁判 。可是这些朝臣各个首鼠两端 , 要不默不作声 , 要不从中和稀泥 , 惹得汉武帝丢下一句“吾并斩若属矣” , 便拂袖而去!
众人廷议
在王太后的支持下 , 田蚡渐渐获得了优势 , 灌夫被关押问罪 , 即将祸及满族 。到目前为止 , 这件案件并没有什么疑点 , 但是窦婴接下来的一个举动 , 却让后世史学家猜测了足足两千年 。
窦婴为了救灌夫 , 拿出了藏在家里的一份诏书 , 窦婴自己说这份诏书乃汉景帝在世的时候传给他的 , 汉景帝还留下遗诏说“事有不便 , 以便宜论上” , 也就是说汉武帝决策不对的地方 , 窦婴完全可以上奏要求再次决策 。按汉制 , 皇帝颁发的诏书会有两份 , 一份给受诏人 , 一份留在宫中备份 。窦婴拿出这份诏书之后 , 汉武帝派人在宫中寻找副本却没找到 。也就是说 , 这份诏书很有可能是窦婴伪造的 。
剧中汉景帝赐予窦婴诏书
最后 , 原本不该受到牵连的窦婴因为这份诏书被人弹劾矫诏 , 也被关押入狱 , 最后窦婴与灌夫一样惨遭弃市之罪 , 窦家也遭到牵连 。
这件疑案的疑点在于 , 窦婴拿出来的这份诏书到底是不是真的?按常理说 , 汉景帝乃发诏书之人 , 窦婴是受诏书之人 , 两人都对诏书的下发流程再也清楚不过了 。所以 , 汉景帝不可能为窦婴留下这份没有副本的诏书 , 除非汉景帝是想置窦婴于死地 , 但这个方法过于曲折了 。除此之外 , 窦婴也不可能自己伪造一份诏书来害自己 , 所以这份诏书很有可能就是真的 。
汉景帝
但是如果是真的诏书 , 那这份诏书的副本又去了哪呢?一种说法是王太后和田蚡为了打压窦婴 , 偷偷将诏书副本给偷走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汉武帝自己将诏书副本给藏起来了 。前一种可能我们尚能理解 , 但是为什么汉武帝要将诏书副本给藏起来呢?
这就要论及当时的权力分配了 。前已论及 , 窦家和王太后以及田蚡都属于外戚势力 , 他们以较高的姿态参与到了原本独属于汉武帝个人的权力 , 这必然会使汉武帝极度不安 , 在汉武帝即位之初 , 窦太后的手段已经让他见识到了外戚对他的威胁 。因此 , 无论是窦家 , 还是田蚡 , 对汉武帝来说 , 都是他独揽大权的阻碍 , 而借这次诏书事件便可很好地打击窦家 , 所以汉武帝也有将诏书藏起来的嫌疑 。
王太后
窦婴的死也给田蚡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 汉武帝以雷霆手段收拾了窦家 , 这无异于杀鸡儆猴 , 一边打击窦家的势力 , 一边敲打田蚡 , 警告他手不要伸的太长了 。由于窦婴之死给田蚡带来的心理阴影 , 田蚡不久就病倒了 , 请巫师来替他诊断 , 巫师竟说是窦婴、灌夫的鬼魂在作祟 。不久 , 田蚡就一命呜呼!王太后失去了田蚡这个重要倚仗 , 也渐渐在汉武帝的打压下退出了权力中心 。
但是历史终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 , 在这个过程中 , 汉景帝、窦婴、田蚡和汉武帝都有可能要对诏书副本的消失负责 , 因此 , 这件疑案也就成了一件千古谜案 。在《汉武大帝》这部影视剧中 , 因为一定要给观众一个交代而不能以不清不楚的形式就判处窦婴死刑 , 所以编剧选择了让田蚡和王太后背负此事的责任 , 这固然是一种可能性 , 但并不能说是信史 。
小编有话说【窦婴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窦婴的成功与失败实质上可以看成是皇权与外戚势力的斗争 , 窦太后在世时就算是窦婴遭到打击 , 也能够保全自己 。窦太后死后 , 王太后等一干外戚搅入了权力分配中 , 形成了三方势力相互纷争 。在这场纷争中 , 窦家率先出局 , 而那份诏书或许就是关键 。伴随着田蚡的覆灭 , 这场斗争最终以汉武帝的胜利为结局 。《汉武大帝》对这起事件的演绎不能说对 , 也不能说错 , 田蚡具有盗取诏书的重大嫌疑 , 但毕竟历史没有给出终极答案 , 我们也只能在这些历史的细微处揣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