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新鲜感定律科学依据 三个月新鲜感定律是什么意思

三个月新鲜感定律指的是在一起的两个人在三个月之后就会进入瓶颈期 , 在新鲜感过去后就会产生不想在一起的想法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的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 是解锁宇宙奥秘的钥匙、了解宇宙的基石 。

解释新鲜感定律科学依据 三个月新鲜感定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看到一个适应效应:人们一旦习惯某件事情之后 , 认为一切都会理所当然 。
这个理念背后的应用是知觉效应:我们的感官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达到某个阈值后 , 刺激程度就会逐渐下降 。尤其是一些积极性的体验 , 比如加薪、美食、恋爱中的新鲜感等 。
这是一个跟体验非常相关的心理原理 , 所谓曾经沧海难为雨 , 除却巫山不是云 。年轻的时候见过一些惊艳的人 , 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 。
有些人因为见识过伟大 , 就不再甘于平凡 , 总是去追求更好的目标与体验 。而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 , 曾经的顶点很难被经常超越 , 造成一定程度的挫折 。
挫折多了 , 有人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 感觉自己丧失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 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 陷入无助状态 。自我怀疑 , 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 从而陷入消极状态 。
少部分长期主义者把挫折视为养分 , 默默耕耘 , 让能量继续 , 等待时间的累积 , 直到超越以往的顶点 , 达到更大程度的刺激 。极盛之后就是衰落 , 又开始一轮新的爬坡过程 。
人生是一个无限游戏 , 没有终点 。
更常见的场景是 , 既没有过多的失败 , 也没有成功 。生活平平淡淡 , 波澜不惊 , 这就是普通人的常态 。
人有自我满足 , 自我安慰的倾向 。比上不足 , 比下有余 , 就这样平凡的生活 , 挺好 。所谓的舒适圈就这样形成 。
【解释新鲜感定律科学依据 三个月新鲜感定律是什么意思】可人心又不知足 。某个深夜 , 想起曾经的辉煌 , 想起生命的偶然与短暂 , 我们又不甘于这种平凡的生活 。可温水里煮青蛙 , 我们又失去了曾经的勇气 , 不敢冒然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
人 , 就是这样纠结、冲突、矛盾 。
怎么破解这种矛盾状态呢?
我做了一个二线象限图 。
横坐标代表我们可以关注的领域 。领域有很多 , 事业、家庭、工作、生活等一些大领域 。大领域下面又可以细分出非常多的活动 , 比如兴趣的可以分为读书、运动、爬山等 。
世界很大 , 有无数有趣的事情可以等着我们去体验 。
而每一个体验带来的都是感官的刺激 。假如感官刺激度有一个数值的话 , 那么就会有最大刺激度的顶点 , 相当于这件事情我们体验过的高光时刻 。
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平平无奇 , 无数次该事件行为后也会有一个平均刺激点 。
喜新厌旧是我们的本能 , 这句话的背后实际是多巴胺的刺激 。
如果我们做的这一件事一直在平均点附近徘徊 , 就相当于我们陷入了一个舒适圈 , 没有过多的刺激 , 这时候本能就会诱惑我们去偏离这个平均点 。就像过山车 , 在波峰的时候是我们刺激感最大的时候 。
有一个峰终定律 ,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与过程的快乐频率、持续时长无关我们不会记住那些平淡无奇的时刻 , 只会记住极限时和结束时的感受 。
峰终定律让我们追求极限时的多巴胺刺激 。而人的惰性呢使我们陷入了适应效应 , 只想躺平不动 , 待在舒适圈里 , 两者陷入了矛盾状态 。
咋办呢?
根据我上面画的感官刺激图 , 可以有两个方向去做
一是突破这一事件背后的感官刺激的顶点 。没有最爽 , 只有更爽 。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也是人的本能之一 。只不过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克服其他人性的拖累 , 比如惰性 , 欲望的变形等 。
二是开辟新领域 , 去做一件感官刺激点很低的新事情 。
比如你是一个健身达人 , 对身体的锻炼已经非常完美 , 享受过好身体带来的顶级刺激感 , 这时候想要再突破那个顶点太难 。
但是你可能没有享受过美食的快乐 , 一个酥脆的炸鸡腿可能就会让你的味觉达到以往不曾有的刺激感 。
为何不去新的领域突破试一下呢?
感情中也是这样 。两个人一成不变 , 对方给自己的感受都是在平均点附近徘徊 , 就会慢慢失去新鲜感 。要么在旧领域不断进步突破顶点 , 要么去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 。
人体就像一个小孩子 。不禁又想起那句话: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身体千方百计的好 , 这样他才会拼命的帮我们干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