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传统习俗祭神祀祖 夏至是夏天的第几个节气


夏至传统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14]
祭神祀祖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
食俗地域差异
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 。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 。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 。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 。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
漠河
漠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市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 。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 天中,即6 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 。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
岭南
夏至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 。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已不复存在 。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
陕西
夏至食粽子等 。
【夏至传统习俗祭神祀祖 夏至是夏天的第几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