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柿原产我国 。根据文献的考证 , 柿在二千年前 , 即有文字记载 。最早见于公元前120-118年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所著的《上林赋》上就有“批把檄柿、柠亲厚补”之句;汉初《礼记》内则篇中也有“枣栗捧柿”的记述 。可见在汉初已有柿的栽培 。
从柿子生产发展的趋势来看 , 柿树最早是作为观赏树木 , 栽植于宫殿、寺院的庭园之内 , 如《晋宫阁名》一书中 , 就有“华林园柿67株 。晖章殿前柿一株”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 由庭园栽培转向大面积生产 。北魏贾思踞撰的《齐民要术》中 , 已有嫁接技术和简单加工方法的记裁、《梁书》沈璃传(公元502玫-549年)中 , 有“璃为建德令 , 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 , 人咸欢说 , 顷之成林 。”之说 。
【柿子最早是由谁发现的?】到了唐朝(公元618-907年) , 人们对柿的优点 ,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组》(公元835年)中总结的:“柿有七绝(德) , 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宋朝马永卿在《嫩真子》(公元113l-1161年)中 , 更有“……仆仕于关陕 , 行村落间 , 常见柿树连数里…… 。”的叙述 。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 , 嫁接技术的普及 , 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 , 把选择的优良单株发展成为品种 。如唐《地理志》记载有“……柿有数种 , 有如牛心柿者、有如鸡卵者、又有名鹿心者 。”自宋以后 , 各地便有著名的优良品种出现 。
除了作为时令果品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外 , 人们又发现它可以代粮充饥 。明朝徐光启编纂的《农政全书》(公元1628年)“柿考”中 , 即有“荒政要览”曰“三月间秧黑枣 , 备接柿树 , 上户秧五畦 , 中户秧三畦 , 下户秧二畦 。凡坡陡地内 , 各密栽成行 , 柿成做饼 , 以佐民备”曰:“三晋泽沁间多柿 , 细民乾之以当粮也 。中州齐备亦然 。”的叙述 , 可见在当时自然灾害频繁 , 粮食产量很低的情况下 , 柿子还是一种对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