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从寄信、短信到微信,核心就是数据库

最近两年 , 私域流量这个词大火 , 我之前还专门写过相关介绍文章 。 我认为 , 私域流量的核心就是精准营销 , 或者称之为数据库营销 。 尤其在经济走势放缓的当下 , 私域流量对于企事业单位 , 显得愈发重要 。
私域流量看似新瓶 , 实际上装的是老酒 。 方法还是那个方法 , 只是换了一种载体 。 二十多年前的目录营销、邮件营销 , 到后来大家熟悉的短信营销、电话营销、微信营销 , 哪个不是在私人领域展开?!
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从寄信、短信到微信,核心就是数据库
文章图片
今天 , 我们就聊一聊私域流量的演进史 。
私域流量 , 就是个人可以掌控的流量 , 或者说是客户资源 。 这些资源 , 随着通讯技术与网络设备的普及发展 , 从纸张到了电脑 , 从光盘到了手机 。 别看一个个平淡枯燥的数字 , 它的背后 , 可是有着强烈精准需求的活生生的人 。 掌握了这些人 , 也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消费、生活乃至思想 。 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 , 我把私域流量的演进史分成了五个阶段 。
目录营销
年代:1996-2008
说明:从麦考林公司的成立为起点 , 到贝塔斯曼书友会退出中国市场为终点 。
只要拥有一个人的通信地址 , 就拥有了成交的可能性 。
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通联方式是什么?那一定是书信 。 从秦朝 , 就有了驿道 , 骑马送信已成为常态 , 只是文字的载体不是纸 , 而是竹简 。 数千年来 , 飞鸿传书已经从庙堂走到民间 , 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 。
进入1996年 , 一家名叫麦考林的邮购公司在上海成立 , 它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 ,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 。 它们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目录营销方式 , 给目标客户寄送精美的产品手册 , 上面有服装、电器、家居用品等 。 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曾任麦考林董事长 。
再说一本杂志 , 很多人可能有印象 , 当时叫《读者文摘》 , 后来改名为《读者》 。 这本杂志中 ,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广告 。 一般在中页或是封三 , 全彩铜版纸 , 列出书的目录和价格 , 汇款就可以邮寄 。 贝塔斯曼书友会是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于1997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合资书友会 , 2001年会员达到150万 , 2003年营收达到1.5亿元 , 成为我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 。 2008年贝塔斯曼书友会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
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从寄信、短信到微信,核心就是数据库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AI财经社
无论麦考林还是贝塔斯曼 , 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精准的用户通信地址 。 那个年代 , 家庭座机还都是奢侈品 , 唯有写信、邮寄和汇款 , 是商家和客户最方便的沟通方式 。
目录营销的成本显而易见 , 它需要在媒体上打广告 , 通过优惠圈定精准受众 , 然后印刷并邮寄产品目录 , 从而产生交易行为 。
邮件营销
年代:1998-2009
说明:从四大门户网站成立为起点 , 到手机全面单向收费为终点 。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 各种免费邮箱纷至沓来 , 四大门户网站以及形形色色的地方信息港 , 都建立了自己的邮箱系统 。 那个时候 , 发送电子邮件 , 不光成为寄信之外的主力通联方式 , 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 在人们的名片上 , 必印的几个信息就包括通信地址、座机、BP机和邮箱 。 试问 , 现在还有几个人刻意要留邮箱?甚至还有几个人有纸质的名片?前两天一位老友翻出了二十多年前保存的我的名片 , 免不了一番感慨 。
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从寄信、短信到微信,核心就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