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焦点访谈:太空三人组 出差造“天宫”

本文转自:央视网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焦点访谈:太空三人组 出差造“天宫”】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 , 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 , 成功与空间站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 , 中国航天员们再次进入中国空间站 。 此次升空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负重任 , 将承担起建造中国空间站的使命 , 参与空间站从核心舱单舱组合体变身为三舱组合体的整个过程 。 从零起步到空间站即将建成 , 这一条路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了整整30年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焦点访谈:太空三人组 出差造“天宫”
文章图片
6月5日上午10时44分 , 长征2F火箭托举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升空 。
和神十二、神十三两个乘组类似 , 神舟十四号飞船的三名航天员依然是两老带一新的组合 。 指令长陈冬在2016年曾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 创下了当时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单次驻留最长33天的纪录;航天员刘洋曾参加神舟九号飞行任务 , 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 航天员蔡旭哲则是第一次参与正式任务 。 早在两年半之前 , 他们就知道了自己将承担神舟十四号的飞行任务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焦点访谈:太空三人组 出差造“天宫”
文章图片
航天员陈冬说:“压力很大 。 因为第一次执行任务是神舟十一号任务 , 是02的岗位 , 这一次自己成为任务的负责人 , 需要考虑到、兼顾到的事情就很多 。 ”
让航天员们感到压力的是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要承担的中国空间站建造重任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任务的主要目的为 , 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 , 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 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 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 ”
在此之前 , 神十二和神十三的航天员生活工作都在核心舱单个舱段组合体内 , 看起来就是个一字构型 , 随着问天梦天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 , 中国空间站将由一字形变身为T字形构造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第一次享受到超过110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 。 空间确实大了 , 但系统也更复杂 , 对航天员来说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焦点访谈:太空三人组 出差造“天宫”
文章图片
刘洋说:“我们中间会经历九种空间站的构型 , 要经历五次交会对接、三次撤离、两次转位实验、机械臂的实验等等 。 舱段更多、实验更多、设备更多、整个系统更加复杂 。 ”
一年时间内 , 神十二、神十三、神十四三艘飞船相继升空 , 每一次飞行都是在此前飞行的基础上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
航天员陈冬说:“我们这次任务和神十二、神十三相比有传承更有发展 , 我们先要入驻核心舱继续开展相关工作 , 这是传承;而后准备迎接新的小伙伴问天舱和梦天舱 , 三舱联手打造系统更加稳航天员定、功能更加强大、设备更加齐全的中国空间站 。 我们会利用好这样的平台 , 开展科技含量更高、更复杂的实验 , 让科技成果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 ”
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今年即将完成在轨组装建造 , 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过了30年的时间 , 航天员能力的提升是各系统发展的缩影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上午10时44分|焦点访谈:太空三人组 出差造“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