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美媒:阿里、华为、中科院已经“突围”,芯片市场风向变了

Java|美媒:阿里、华为、中科院已经“突围”,芯片市场风向变了

文章图片

Java|美媒:阿里、华为、中科院已经“突围”,芯片市场风向变了

文章图片

Java|美媒:阿里、华为、中科院已经“突围”,芯片市场风向变了


在2018年和2019年 , 中兴、华为都遭遇过芯片供应链“断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而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 从2020年开始 , 我国进入到了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全面自研的道路 , 并提出了5年内实现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 国内各大半导体企业和顶级科研机构都在加速自主研发的进程 , 但是 , 需要明白的一点是 , 在芯片领域西方市场起步要比我国早很多 , 所以在某些芯片生态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垄断局面 , 这也是芯片发展突围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事情 , 甚至难度不弱于EUV光刻机 。

因为EUV光刻机虽然困难 , 但是它的困难来源于供应链 , 再加上上海微电子公司也在稳步推进解决方案 , 也就是说EUV光刻机的突破方向有了 , 我们只是还需要时间 。
但是对于芯片生态方面 , 基于ARM架构和X86架构构建出来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 在全球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 想要破局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 但是 , 这并非就是没有办法 。

因为最近几年以来 , 华为、中兴的遭遇给全球市场都敲响了警钟 , 所以推动一款绝对中立的芯片指令集架构的出现志在必行 , 再加上5G时代的来临 , 也迫切需要一套更能够满足应用于不同终端市场的统一芯片指令集架构 。
在这种情况之下 , RISC-V架构就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 这一点也被英特尔、苹果等美企芯片巨头注意到 , 英特尔甚至拿出巨资想要收购SiFive公司 , 而这家公司正是基于RISC-V架构开发IP内核的企业 。

【Java|美媒:阿里、华为、中科院已经“突围”,芯片市场风向变了】只不过这场收购最终走向失败 , 而在收购失败之后 , 英特尔依旧没有放弃对于RISC-V架构的发展 , 根据6月2日消息现实 , 英特尔投资28亿元建立研究实验室 , 开始基于RISC-V架构进行芯片开发 。
这波操作一出 , 似乎意味着英特尔希望借助RISC-V架构重现英特尔曾经在芯片市场上的辉煌 , 因为当下的X86架构正遭遇ARM架构的围攻 , 英特尔能否坚持下去还很难说 , 所以RISC-V架构似乎成为英特尔破局的关键 。

而面对着英特尔的举动 , 美媒方面也是传来了评论表示 , “看来RISC-V架构将成为未来芯片市场的新主角 , 但是这也意味着芯片市场的风向变了 , 因为对于RISC-V架构的繁荣 , 意味着阿里、华为、中科院已经在芯片市场实现了‘突围’” 。
而美媒之所以有此一说 , 是因为 , 对于RISC-V架构的开发我国企业并没有落后 , 甚至是走在了全球前列 , 首先是阿里巴巴方面 , 早在2019就推出了基于RISC-V架构研发的玄铁910芯片 , 在2021年的云栖大会上更是对于玄铁RISC-V进行了开源 。
中科院方面也是基于RISC-V架构开发出了香山芯片 , 而华为方面也没有落后 , 基于RISC-V架构开发出了应用于电视领域的芯片 , 并对鸿蒙系统进行了适配 。
从这方面来看 , 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对于RISC-V架构的研发是似乎不弱于欧美企业的 , 甚至还实现了超越 。
从这方面来看 , 在2021年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提示我国企业在RISC-V架构领域发力是完全正确的 , 毕竟从英特尔如此费力加持RISC-V架构的发展就可以明白 , 全球顶尖芯片巨头对于新的芯片指令集架构的重视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