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啊!新闻来了【2022.6.14】

早啊!新闻来了【2022.6.14】
文章图片
安徽推进“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中心”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智慧养老成为讨论的“热词” 。 从互联网、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各类新兴科技的赋能 , 不仅使养老服务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 也在重塑养老的形式与内涵 。
创新探索 , 让试点变示范
6月10日上午 , 家住合肥市包河区滨湖瑞园小区的韦丛兰照常步行来到包河区方兴社区智慧养老中心 , “刷脸”签到后 , 她轻车熟路来到休闲区 , 和老姐妹们一起娱乐 。 中心里充满互动性的智能游戏体验馆、智能化的康复理疗设施……让年过八旬的韦丛兰感慨:“没想到活这么大年纪 , 还能这样养老!样样都齐全 , 啥啥都方便 , 环境还非常好 。 ”
作为合肥市第二个街道级大社区 , 方兴社区早在2019年就率先打造了智慧养老中心 , 以提升老年人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延伸养老服务触角 , 科学开展老年人能力与需求评估 , 为老年人精准提供助餐、助浴、健康档案、理疗服务等共计30项养老服务 。 凭借着先行先试的成果 , 该社区也获评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 。
据介绍 , 智慧养老全省各地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 搞好试点才能做成示范 。 近年来 , 合肥市积极开展国家级智慧养老服务示范试点创建工作 , 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 , 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服务 , 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 2020年 , 该市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
在全市试点创建工作的带动下 , 合肥市一些街道、社区的智慧养老服务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 在包河区包公街道雨花桥社区 , 社区托养中心通过智慧养老居家信息管理平台 , 安装智慧养老产品 , 将智慧化养老延伸至家庭终端;在蜀山区南七街道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健康管理区、家庭医生工作室及养老生活服务区三大区块的有效联动 , 可以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助餐等多重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 近日 , 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 , 明确提出要提高养老服务智慧水平 , 并对创建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的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予以奖补 , 用“真金白银”为全市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加油” 。
务求实效 , 让融入变融合
去年4月 , 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根据前期第三方入户对老人评估的结果 , 为家住方兴社区的孤寡老人王文要配备了与其相适应的智能产品 , 包括血压计、血糖仪、智能药箱、定位手表、陪护机器人、智能床垫等 。 老人的健康指标、实时定位、居家活动情况等数据都会实时传输到位于方兴社区智慧养老中心内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 “如果数据有异常 , 我们会及时呼出电话 , 确保老人无恙 。 ”负责平台运营的安徽福康通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何咏林介绍 , 依托信息化平台 , 还可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 据此分配养老资源 , 为老人提供更为精准精细的服务项目 。
信息化是推动各项养老服务高效供给的关键一步 。 “养老服务的供给不是简单扩充叠加 , 运用智慧化的手段能让线下服务达到1+1>2的效果 。 ”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今年根据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工作安排 , 全区正积极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工作 , 对象为包河区户籍且在本区长期居住年满60周岁失能、部分失能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 将为966户老年人家庭安装床边护栏、自动感应灯具 , 配置适老助行餐具和沐浴椅等居家适老化改造器具以及配备网络连接、紧急呼叫和活动监测(跌倒报警器)等智能设备 , 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医疗护理等五大类服务 。 与此同时 ,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监控平台也已搭建 , 所有的智能设备数据都会同步上传至监控平台 , 仅需一人值班就可实现对全平台家庭养老床位的实时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