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云计算话语权之争,阿里云祭出自研强招

阿里巴巴|云计算话语权之争,阿里云祭出自研强招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云计算话语权之争,阿里云祭出自研强招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云计算话语权之争,阿里云祭出自研强招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云计算话语权之争,阿里云祭出自研强招

文章图片





撰文/ 何己派

跨过年度盈利节点的阿里云 , 正加速迈向下一个周期 。

今年 , 这家云巨头的关键词是“回归本质” , 既指商业层面 , 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 , 也指技术本源的回归 。

6月13日 , 一年一度的阿里云峰会上 ,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用“Back to Basic”的口号开场 , 提出要回到云计算的本质 。

以Back to Basic的心态做B2B的生意 , 一语双关 。

“云计算进入了一个关键的突破期 , 如果我们定义好下一代技术 , 中国云计算就有超车机会 。 ”张建锋说 。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发布CIPU

承载这一使命的关键 , 是横空出世的新型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 。 阿里云表示 , 它将替代CPU , 成为云时代IDC的管控和加速核心 。

放眼国际 , 云厂商加码自研云计算服务器 , 渐成趋势 。 阿里云欲重新定义云计算底座 , 底气来自何处?

深水区

要探讨阿里云为何重仓自研技术 , 先来看看行业背景 。

从100%上云的北京冬奥会 , 到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网站之一的12306 , 云计算改变了算力的生产和输出方式 , 融入人们的生活 , 成为关键社会基础设施 。

回顾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 在张建锋看来 , 技术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

第一个阶段 , 互联网企业高速成长 , 带来极强的算力弹性需求 , 推动着以分布式和虚拟化为代表的云计算技术 , 替代了过去的大型机 。

第二阶段 , 企业对算力可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升 , 倒逼阿里云等云计算公司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化 , 构建计算存储分离架构 , 以云原生方式重新设计整个架构和软件 。

由于资源池化技术的诞生 , 规模和稳定性的瓶颈得以突破 , 为企业业务的扩展 , 提供超大规模的云计算服务 。

在这个过程中 , 客户上云的需求、技术的更迭速度较快 , 既要求技术面广 , 又要求技术深度 , 做云成为一门技术活 。

厂商只有具备持续研发能力 , 不断积累、更新和优化技术 , 才能建立壁垒 , 满足市场需求 。

因此 , 发展十余年来 , 云计算变得越来越硬 , 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等 , 头部企业皆坚持自主研发 , 且保持高强度的自研节奏 , 不局限于数字云化 , 向着一站式技术平台进阶 。



其实 , 论技术能力 , 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云厂商 , 并不输其他国际巨头 。

阿里云自研的飞天 , 是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 , 单集群可达10万台规模 , 千亿级文件数 , EB级别存储空间 , 可将遍布全球的上百万台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 。

去年11月 , Gartner发布2021年IaaS+PaaS综合解决方案记分卡 , 阿里云在全球被评估的供应商中 , 得分第三高 。

买设备还是从头自研 , 面对这个问题 , 阿里云没有纠结 。 2009年 , 阿里云成立不久 , 工程师便写下“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