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的这个“小飞侠”,成为田间新主角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魏依晨
风吹稻浪 , 清香袭人 。
随着“嗡”的一声机鸣 , 一台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原地升空 , 俯身掠过眼前一片水稻田地 。 不远处 , 站着身着白大褂的舒时富 。 他是这架无人机的操作员 , 也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
他手中的这个“小飞侠”,成为田间新主角
文章图片
他手中的这个“小飞侠”,成为田间新主角】“天上飞”一小时 , 顶人干两三天
6月中旬正是早稻分蘖的关键时期 , 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外的试验田内 , 随着嗡嗡的旋翼转动声 , 雾状的药液被均匀地洒向田面 。 “过去打药全靠人工 , 一亩地要花2个小时 , 现在有了植保无人机 , 2分钟就可以覆盖一亩田地 。 ”舒时富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目前他操作的植保无人机可装载20升药肥 , 1个小时内可以服务30亩田地 , 等量工作换成人工 , 至少需要两三天 。
“植保无人机省水省药 , 效率高 , 而且不伤害农田 。 ”舒时富说 , 更重要的是 , 无人机操作后不伤苗也对人体无害 , 成本低、人工少、节能高效 , 使得植保无人机在江西各地很受欢迎 。
他手中的这个“小飞侠”,成为田间新主角
文章图片
6月下旬 , 水稻生长时期容易引发稻曲病 , 稻曲病发生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 , 产生的黑色菌块具有毒素 , 严重影响水稻品质 。 这时就需要打药施肥保营养、做好预防工作 , 这让舒时富更忙了 , 他不仅要开展科技农机推广 , 还得忙着照顾这些水稻 。
在赣鄱大地 , 植保工作已经慢慢从“身上背”变成了“天上飞” , 植保无人机正在替代农户们身上的小药箱 , 成为田间的新主角 。
“飞入”田间:从怀疑到广受欢迎
舒时富早在2016年就开始接触植保无人机 , 彼时他就认定 , 这是大势所趋 。 如今 , 除了操作无人机 , 他还要将农业装备研发技术大力推广应用 , 让品种多样、功能强大的“智慧农机”被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
“一开始不少人对无人机植保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 担心无人机时间短、装载量不够 , 打药不靠谱 。 ”但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 , 植保无人机越来越频繁地“飞入”农业生产中 , 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开始对无人机植保有了新的认识 , 态度从怀疑到接受 。 像舒时富一样的操作员成了一种新兴的职业 , 受到大家的欢迎 。
他手中的这个“小飞侠”,成为田间新主角
文章图片
一路见证 , 舒时富满是自豪:“无人机植保只是打开了智慧农业的一扇大门 , 喷药施肥也只是它最基础的工作 。 今后 , 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 ”
前不久 , 江西省农科院新建了植保无人机实验室 , 或许在将来的大力推广下 , 植保无人机还可以完成航拍监测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灾害救援等更多助农工作 , 引导种植户在种、管、收等环节应用新技术、新机械 , 推进农机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转型升级 , 真正把“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
科技日报 , 图片均由魏依晨摄
来源:科技日报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