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快没了仍加注研发,国产新冠疫苗的生意经

市场快没了仍加注研发,国产新冠疫苗的生意经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财健道 , 作者|张羽岐杨燕 , 编辑|杨中旭 , 制图|吴妮张羽岐
6月13日 , 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称 , 子公司上海泽润将终止旗下一款重组疫苗的研发 。
沃森在公告中同样提到 , 根据公司整体策略 , 将集中优势全力推进重组新冠疫苗海内外临床研究以及HPV疫苗的相关工作 。
此前三叶草生物(02197.HK)“弃车保帅” , 砍掉的同样是非新冠疫苗管线 。
不难看出 , 同样是疫苗 , 新冠疫苗当下仍然牢牢占据着国内疫苗公司的研发C位 。
从公开信息梳理来看 , 国内外新冠疫苗供大于求的局面肉眼可见 , 各家疫苗公司为什么依然对新冠疫苗“执迷不悔”呢?
是技术的牵绊还是资本的诱惑?是未来太美好还是现实太无奈?
沃森终止重组EV71疫苗研发背后到底有什么考量 , 各家疫苗机构又为什么非要死磕新冠 , 尚未在国内有产品上市的mRNA疫苗 , 还值得继续跟进吗?
接下来5分钟的时间 , 这篇文章会带你把这些“知识点”一网打尽 。
01、技术和资本 , 谁是壁垒?
新冠疫情持续的近三年时间里 , 国内疫苗机构冒头的不下30家 。
从灭活、重组、mRNA等多个路线涉足新冠疫苗研发的机构同样不在少数 。 这难免令人好奇 , 疫苗研发的门槛难道不高吗?
市场快没了仍加注研发,国产新冠疫苗的生意经
文章图片
并非如此 。
疫苗专家陶黎纳表示 , 参与新冠疫苗研发的各家机构有一个优势 , 就是全球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内对其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基础研究 , 起决定作用的S蛋白被锁定 。
对于重组疫苗研发来说 , 在这一基础上对其进行技术跟进相对容易 。
当然 , 从一些特殊佐剂的使用效果上 , 还是能明显看出各家公司的技术储备实力高低 。
但在一些其他的病症领域 , 例如沃森选择终止的EV71疫苗所对应的手足口病 , 陶黎纳分析称 ,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三家EV71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 , 技术路线现成 , 又没有专利 , 继续跟进做灭活疫苗是容易的 。
但是沃森选择的重组路线算是新“领地” , 需要找出哪个蛋白是最关键的蛋白 , 这很容易进入技术瓶颈期 , 要做更多的基础研究才能确定 。
市场快没了仍加注研发,国产新冠疫苗的生意经
文章图片
关于终止重组EV71疫苗研发的原因 , 沃森生物自身在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一是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 主要致病毒株发生了变化 , 二是国内已有三家EV71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 另外尚有多家企业在研 , 细分市场未来竞争激烈 。
新药研发从业者刘超同样指出 , 一款疫苗产品会被加注还是放弃 , 背后涉及很多因素 , 但综合来看 , 无非是“人无我有 , 人有我优”八字秘笈 。
一款疫苗的产生往往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硬需求脱不开关系 。 例如大家对于新冠疫情的“钟情” ,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市场认知强度最高、渠道成本最低、临床试验入组最便捷、也最容易在短期内上市的一款疫苗 。
但从真实市场需求来看 , 和已有新冠疫苗产品区别不大的“后来者”可能见光即死 。 市场需要的是更好的疫苗产品 , 例如相对抗感染率更强 , 或是安全性更高的新冠疫苗 。
刘超强调 , 很多疫苗产品最大的买单方都是政府组织 , 即使是自费疫苗 , 政府的背书也是最重要的 , 因此在疫苗市场 , 价格往往不是最先被考虑的因素 , 本身疫苗就不属于高价产品 , 但更好的效果永远是稀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