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碳源与氮的比例 水产养殖生物凝絮技术碳源碳氮比

什么是碳源、氮源、碳氮比?
它是碳堆肥微生物的基本能源,也是微生物细胞的基本原料 。堆肥微生物在分解含碳有机物的同时,利用一些氮元素构建自己的细胞体 。氮也是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和各种酶的重要成分 。一般微生物每消耗25g有机碳,就要吸收1g氮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适宜碳氮比为25左右,C/N比过高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氮有限,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发酵时间长,堆肥腐殖化系数低,堆肥发酵不好 。如果C/N比过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就会受到限制,发酵温度上升缓慢,过量的氮会以氨气的形式释放出来,有机氮的损失很大,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因此,合理调节堆肥原料的C/N比是加速堆肥的有效途径 。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物料成分的调整非常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物料的水分、透气性和碳氮比 。水分要调到50-60%,透气性要好,C-N比要在25-30之间 。猪粪的含水量约为70%,碳氮比约为20 。这类原料以猪粪为代表,含氮量高但含水量高,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 。其含水量和C/N取决于是否使用垫料、垫料的种类和数量、管理方法、饲养方法和气候等 。而且通常有一股臭味 。有机肥成熟后的碳氮比约为10-15 。(参考:美国康奈尔大学废物管理研究所)
生物絮团 c/n比 怎么算到10
生物絮凝絮凝技术(BFT)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技术,通过向养殖水体投喂大量饵料来补充有机碳,维持一定的碳氮比,定向调控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利用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菌蛋白,从而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 。简单定义为有机物质组成的大集合体 。
什么是碳氮比?为什么要控制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
碳比是指有机质中总碳含量与总氮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比如蘑菇培养基的碳氮比为30-33: 1,蘑菇培养基的碳氮比为64: 1 。适当的碳氮比有利于微生物发酵和分解 。表土(15CM以上)有机质的C/N比通常在8:1 ~ 1533601之间变化,中位数在1033601 ~ 1233601之间 。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碳氮比变化很小,至少在相同的管理土壤中是如此 。一般来说,碳氮比的变化与气候条件有关 。比如干旱地区土壤的C/N比低于湿润地区 。在温度大致相同、年降雨量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温暖地区土壤的C/N比低于寒冷地区,下层土壤的C/N比一般低于表层土壤 。数据:微生物发酵中培养基的C/N比:由于碳源和氮源对生物生长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营养源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时,人们对C/N比以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过高的C/N比和过低的C/N比都不利于细胞生长和外源蛋白的表达和积累,而过低的C/N比则导致细菌早期自溶 。过高导致细菌代谢失衡,最终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即使C/N比处于合适的水平,过高或过低的碳源和氮源浓度都不利于细胞生长和外源蛋白的表达和积累 。浓度过高,发酵过程后期细胞生长缓慢,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最终导致细胞代谢异常,影响外源蛋白的合成 。如果浓度太低,培养基提供的营养
够正常发酵哈 。关于微生物实验碳氮比的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固定氮源,寻找碳源的合适浓度;再固定碳源,寻找氮源的合适浓度 。期间要考虑菌体对底物浓度的耐受程度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计算的?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简单计算;尿素的投加量计算:氮的计算(*0.05)磷的计算(*0.01)尿素(0.46)日处理水量m3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较复杂的计算: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 。国内大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AAO、氧化沟、SBR等3大类工艺及其变形工艺,主要为生物脱氮除磷方式 。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异养细菌,对碳源有竞争,当进水碳源不足时,该矛盾尤其突出 。为保证出水达标,通常采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学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达标,两类药剂的投加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因此开发适应低碳源进水的高效低耗脱氮除磷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源污水处理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并节约运行成本 。当系统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脱氮要求时,需要投加外部碳源 。针对外加碳源的优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种类的筛选、投加点位的选择和投加量精细化等 。【水产养殖碳源与氮的比例 水产养殖生物凝絮技术碳源碳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