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云CIPU下笔惊雷,方寸间书写中国算力故事

阿里巴巴|阿里云CIPU下笔惊雷,方寸间书写中国算力故事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云CIPU下笔惊雷,方寸间书写中国算力故事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云CIPU下笔惊雷,方寸间书写中国算力故事

“当其下笔风雷快 , 笔所未到气已吞” , 看到阿里云CIPU发布的消息 , 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冒出了苏轼的这句诗 。
开启工业革命序幕 , 让蒸汽机、铁路和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的是英国发明家瓦特;让灯泡和电力走入所有人生活的 , 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 , 变革诞生在美国西海岸 。 今天 , 所有人都将算力看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能源 , 将与千行百业、社会经济产生深刻而绵长的化学反应 , 那么这一次 , 算力基础设施可以由中国来定义吗?

显然 , 阿里云想尝试一下 , 并且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正式发布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CIPU , 展现出取CPU而代之的气势 。
CPU制霸计算产业半个世纪之久 , CIPU要另起炉灶何其难也 。 作为读者或许会疑问三连:凭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们不想直接给答案 , 从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来进行逻辑推演 , 读者自然会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 。
提笔:凭什么是中国?
有一句流行歌词: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 。 听起来十分自信 , 不过 , 这份自信很长一段时间是属于美国的 。 1971年 , 英特尔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标志着CPU的诞生 , 随后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一起组成了著名的“Wintel”联盟 , 成为计算产业的现实标准 , 被广泛应用于PC、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中 。 而众所周知 , 获取算力的方式 , 无外乎本地硬件(数据中心)、云计算两种 。 也就是说 , 以CPU为中心的计算架构主宰了信息时代 , 支撑了云计算的崛起 。
在这种局面下 , 中国厂商打算写一段全新的旋律 , 让别人主动走进自己的BGM里 , 凭什么?
首先 , CPU这张旧船票 , 可能登不上算力时代的船 。 英特尔CEO早在几年前就表示过“摩尔定律已死” , CPU性能提升的速度早已放缓 , 而随着数字化的推进 , 数据规模、结构和来源越来越广 , 单一CPU为中心的计算架构 , 无法满足激增的算力需求 , 计算架构的创新是现实所需 。

其次 , 围绕CPU形成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基础软件等应用及相关服务 ,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掌握在欧美主流云厂商手中 , 中国数字经济要长期可持续发展 , 对于算力基础设施自然希望有更多选择 , 这给中国厂商创造了新的机会 。
当然 , 头部云厂商从业务、战略等维度也早就意识到了以CPU为中心的隐患 , 纷纷开始探索新的算力硬件解决方案 。 近年来多样性计算架构不断涌现 , 比如谷歌发布了TPU , AWS发布Arm架构的云服务器 , 英伟达尝试收购ARM以扩展数据中心业务 。 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与约翰·汉尼斯认为 , 接下来将是计算架构更新的黄金十年 。 如果不想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依然重复别人的故事 , 那么 , 中国就必须在计算架构上落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
落笔:为什么是云计算?
如前所说 , CPU在本地和云都有应用 , 为什么架构创新会率先从云开始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 , 更新的图纸有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 。
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云开始 , 对于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来说 , 直接调用弹性、高并发、异构的云端算力是更理想的选择;中国云厂商在技术能力、市场规模、生态方面与全球巨头在相同起跑线 , 像阿里云已经成长为与AWS、微软Azure等同象限的头部云厂商;更重要的是 , 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催生了新的算力需求和技术挑战 , 以CPU为中心的云计算架构越来越力不从心 , 中国云厂商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