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算的龚宇

失算的龚宇
文章图片
本文来自:表外表里 , 作者:陈成胡汀琅 , 编辑:付晓玲
最近一个季度 , 爱奇艺盈利了 , 这在长视频领域称得上一件了不起的事 。
要知道 , 去年的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 , 优酷总裁樊路远还认为:按照现在的生存环境 , 难兄难弟“爱优腾”想盈利指日可待 , 是痴心妄想 。
而一年不到 , 爱奇艺即退出了“亏损三兄弟”格局 。 爱奇艺CEO龚宇还在接受采访时不无遗憾地表示:“如果提前半年或一年进行策略调整 , 情况会比现在更好!”
这里的策略调整 , 指的是增加头部内容 , 减少扑街内容 , 腰部内容不刻意去做 。
但也正是因为此 , 盈利后的爱奇艺舆论评价两极分化:
一边 , 市场态度180度大转变 , 股价当天上涨近10% , 一派“赚钱就是王道”的喜悦 。
另一边 , 不少文章分析认为 , 爱奇艺的盈利是砍内容、缩减成本的短期财务反馈 , 不具持续性 , 长视频仍是一个烂生意 。
可以看到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似乎第二种市场观点占据了上风 , 爱奇艺股价回落 , 市场热情降温 。
那么 , 长视频内容行业的走向 , 真的注定是“价值毁灭”吗?
似乎不见得 , 毕竟曾经迪士尼、HBO、皮克斯走出来了 , 当下的奈飞本质上也走出来了 。
如此来看 , 不是行业本身有问题 , 而是局限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 那么 , 这个行业究竟是怎么演变的呢?
一、爆款思维的头部策略 , 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头部策略这种提法 , 让用户感觉被尊重 , 很讨人欢心 。 也因此 , 用户往往对头部大制作的关注度会更高 , 内容相对更容易出圈 。
比如 , 最近腾讯大火的《梦华录》 , 就是S级剧集 , 播出前后 , 平台在演员阵容 , 宣发投入方面都有更大的倾斜 。 相关话题不断 , 屡屡冲上热搜——导演杨阳 , 被捧上古装剧导演“神坛” , 主演刘亦菲再次登顶神仙姐姐 。
内容大热出圈 , 平台收割流量、热度以及会员付费收入 , 局面可谓多赢 。
这固然可喜 , 不过我们仍然要看到输的局面 。
如下图 , 头部剧集《如懿传》、《幻城》等 , 同样是大制作投入——比如 , 腾讯购买《如懿传》版权花费了7.8亿 , 但这些剧集每元钱获取的播放量都在100以下 , 甚至《如懿传》为个位数 , 显然无法覆盖制作投入 。
失算的龚宇
文章图片
如此来看 , 头部策略本质还是爆款思维 , 毕竟爆款才意味着超额收益 。
事实上 , 早期的长视频内容公司能跑出来 , 也正是得益于此 。
以皮克斯为例 , 其1995年推出首部爆款电影《玩具总动员》 , 之后的大多数电影 , 也都屡屡破票房记录 , 同时口碑爆棚 , 获得奥斯卡奖无数 。
然而这样的持续精品路线 , 意味着要牺牲数量和内容 。
数据显示 , 近40年皮克斯仅生产了24部作品 , 数量上远逊色于华纳兄弟——仅2021年就上映了17部电影 。
这导致其收入结构很不稳定 。 如下图 , 1996-1998年年底前 , 以及1999-2001年底前 , 皮克斯都一部作品也没有产出 , 使得1998、2001年的收入出现大幅下滑 。
2020年推出的电影《1/2的魔法》 , 全球票房仅为6800万美元 , 最终亏损1亿3000万美元 , 也拖累了当年的收入表现 。
可以看到 , 极度精品策略有可行性 , 但前提是接受超长的时间拉锯——几年出一部 , 超低的推出效率 。 这对慢节奏的内容公司来说 , 问题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