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生不逢时的计算机之父;微软公布下一代互联网愿景;Quora 上线

历史上的今天:生不逢时的计算机之父;微软公布下一代互联网愿景;Quora 上线
文章图片
整理|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 , 从过去看未来 , 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
历史上的今天:生不逢时的计算机之父;微软公布下一代互联网愿景;Quora 上线】今天是2022年6月22日 , 在2006年的今天 , BitTorrent文件分发系统扩展了缓存发现协议(CacheDiscoveryProtocol,CDP);它旨在支持BitTorrent对等方发现和使用本地数据缓存 , 通常由希望将BitTorrent流量对其网络的影响降至最低的ISP设置 。 缓存发现协议最初由BitTorrent,Inc.和CacheLogic联合开发 , 并在2006年6月22日发布的官方BitTorrent客户端4.20版本中首次实现 。 然而 , 尽管声称该协议的细节将被公布 , 但迄今为止没有规范已公开 。 回顾互联网历史上的6月22日 , 这一天还发生过哪些关键事件呢?
1910年6月22日: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的KonradZuse出生
1910年6月22日 , 康拉德·楚泽(KonradErnstOttoZuse)出生于德国柏林 。 楚泽从小爱好绘画 , 对设计房屋结构和外观十分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 , 这项兴趣逐渐被演变为事实 , 楚泽开始捣鼓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 , 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 。 1927年 , 楚泽考进柏林工业大学 , 学的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 。 1935年毕业后 , 楚泽想制造一台计算机的愿望愈来愈强烈 , 他从工厂辞职 , 把家中的起居室隔出一间改造为“工作室” , 开始了独自的摸索 。 1938年 , 楚泽完成了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 。
Z-1问世后 , 楚泽有了充足的经验 , 很快组装了第二台电磁式计算机Z-2 , 并引起了德国飞机实验研究所的关注 , 甚至拿到了一笔资金 。 1941年 , 靠着这些资金 , 楚泽完成第三台电磁式计算机Z-3;这是楚泽最伟大的发明 , 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图灵完备性程序控制功能的计算机 。 Z-3使用了2600个继电器 , 用穿孔纸带输入 , 实现了二进制数程序控制 。 程序控制的想法虽然过去也有人提倡 , 但楚泽是把它付诸实施的第一人 。 通过这项发明 , 楚泽于局势紧张的1942年又写作了世界上第一个能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 。
历史上的今天:生不逢时的计算机之父;微软公布下一代互联网愿景;Quora 上线
文章图片
图源:维基百科
Z-3在二战中大显身手 。 它并不是像许多人预料的那样被用于破译密码 , 而是用在了数据分析上 。 Z-3的问世成功解决了当时飞机双翼抖动的稳定性问题中大量的复杂计算 。 就这样 , Z-3计算机正常工作了3年 。 1944年 , 柏林被反攻 , 楚泽的住宅连同Z-3计算机一起被炸得支离破碎 。 值得一提的是 , 楚泽在逃离之前 , 曾将自己最后的发明——电磁式Z-4计算机留了下来 。
1945年 , 就在柏林沦陷后不久 , 从阿尔卑斯山区偏僻小镇欣特斯泰因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粮仓地窖里发现了德国研制的先进计算机 。 两名英国情报官闻讯匆匆赶到了欣特斯泰因 , 在攻占该镇的法国士兵带领下 , 打开了粮仓地窖大门 。 地窖里面确实存放着一台机器 。 这台机器便是楚泽留下来的Z-4 。 如今 , Z4被珍藏于慕尼黑的Deusches博物馆 。
德国战败后 , 楚泽辗转流落到瑞士的乡下 , 转而研究“程序设计”的概念——因此 , 康拉德·楚泽也是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明者之一 。 早在1938年就发明了计算机的楚泽 , 几乎被人遗忘了几十年 。 他在1941年为Z-3计算机提出的专利申请 , 到了1967年 , 法官仍然拒绝受理 , 理由是“缺乏创造性” 。 直到1962年 , 他才被确认为计算机发明人之一 , 得到了8个荣誉博士头衔以及德国大十字勋章 。 后来 , 柏林博物馆还重新建造了Z-1计算机 。 直到1962年 , 楚泽的发明才得到认可 , 世人才愿意相信是德国人先研发了电子计算机;楚泽也在最后获得了8个荣誉博士头衔以及德国大十字勋章 。 楚泽活到85岁高龄 , 一直与夫人居住在富尔达附近的一幢简朴住宅里 , 1995年12月18日逝世于黑森州小城许恩费尔德 。